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世界各国文化与文化事业论文--中国论文--地方文化与文化事业论文

山西历史文化名村张壁保护与减贫模式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1 绪论第8-20页
   ·研究背景第8页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8-9页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第9-14页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第9-10页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第10-14页
   ·相关概念和内容界定第14-15页
     ·历史文化名村第14页
     ·古村镇保护第14页
     ·贫困第14页
     ·保护与减贫第14-15页
   ·研究对象和调查样本的选取第15-16页
     ·研究对象第15-16页
     ·调查样本的选取第16页
   ·研究内容第16-17页
   ·研究方法第17-20页
2 张壁村概述第20-24页
   ·张壁村社会经济状况第20页
   ·张壁村自然地理状况第20-21页
   ·张壁村资源特色和价值第21-24页
     ·历史建筑第21-22页
     ·历史街区第22页
     ·历史影响第22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第22-24页
3 张壁村保护现状及面临问题第24-28页
   ·保护主体第24页
   ·保护内容和方法第24-25页
   ·保护现状及存在问题第25-28页
     ·自然环境的破坏第25页
     ·缺乏群众参与第25-26页
     ·缺乏更为科学、完善的规划第26页
     ·保护缺乏资金保障第26页
     ·群众保护意识薄弱第26-28页
4 张壁村贫困现状及成因分析第28-40页
   ·评价指标体系的选择第28-29页
   ·张壁村贫困现状第29-33页
     ·张壁村居民收入状况第29-30页
     ·张壁村居民消费状况第30-31页
     ·张壁村基础设施和生活设施拥有状况第31页
     ·张壁村文化教育状况第31-32页
     ·张壁村居民健康状况第32-33页
   ·张壁村贫困成因分析第33-40页
     ·张壁村贫困的区域因素分析第33-35页
     ·张壁村贫困的社会因素分析第35-37页
     ·张壁村贫困的个人和家庭因素分析第37-40页
5 山西历史文化名村保护与减贫的实践和启示第40-46页
   ·皇城村—成功的保护与减贫模式第40-41页
   ·碛口镇—处于摸索阶段的保护与减贫模式第41-43页
   ·夏门镇—失败的保护与减贫模式第43-44页
   ·山西历史文化名村保护与减贫模式的启示第44-46页
6 基于关键利益主体的张壁村保护与减贫模式第46-54页
   ·现有保护与减贫模式及存在问题第46-47页
   ·张壁村保护与减贫利益主体分析第47-51页
     ·张壁村保护与减贫相关利益主体分析第47-49页
     ·张壁村保护与减贫核心利益主体及其利益诉求第49-51页
   ·张壁村保护与减贫模式优化—股份合作制第51-54页
     ·参与主体第51页
     ·参与方式第51-52页
     ·利益分配方式第52页
     ·股份合作制模式优点第52-54页
7 张壁村保护与减贫对策建议第54-58页
   ·张壁村保护与减贫原则第54-55页
     ·利益共享,分配协调原则第54页
     ·保护第一,可持续发展原则第54页
     ·居民参与,贫困人口受益原则第54-55页
   ·张壁村保护与减贫对策建议第55-58页
     ·扶贫落实到户,提高减贫效果第55页
     ·合理分配公共资源,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第55-56页
     ·加快形成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多元筹资机制第56页
     ·加强统筹城乡,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第56-57页
     ·以保为先、以人为本,推动古村镇可持续发展第57-58页
8 总结与展望第58-60页
致谢第60-62页
参考文献第62-64页
附录 1第64-72页
附录 2第72-74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第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当代中国大众文化问题的研究--借鉴霍克海默德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
下一篇:现代遗产保护的国际现状及其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