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1 绪论 | 第10-18页 |
| ·配电自动化系统 | 第10-12页 |
| ·配电自动化的定义 | 第10页 |
| ·配电自动化的内容和构成 | 第10-11页 |
| ·实现配电自动化的优点 | 第11-12页 |
| ·配电自动化的现状和发展方向 | 第12页 |
| ·馈线自动化系统 | 第12-16页 |
| ·馈线自动化系统简介 | 第12-13页 |
| ·FTU 简介 | 第13-14页 |
| ·基于 FTU 的馈线自动化系统 | 第14-16页 |
|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及内容 | 第16-18页 |
| 2 嵌入式操作系统μC/OS-II 在 TMS320F28335 上的移植 | 第18-30页 |
| ·实时操作系统内核μC/OS-II | 第18-22页 |
| ·选择μC/OS-II 的理由 | 第18-19页 |
| ·μC/OS II 内核分析 | 第19-22页 |
| ·μC/OS-II 在 TMS320F28335 上的移植 | 第22-28页 |
| ·μC/OS-II 移植的一般条件 | 第22-23页 |
| ·μC/OS-II 在 TMS320F28335 上的移植实现 | 第23-27页 |
| ·移植后的工程说明 | 第27-28页 |
| ·μC/OS-II 的移植测试 | 第28-30页 |
| 3 馈线终端单元 FTU 的硬件系统 | 第30-35页 |
| ·FTU 的硬件结构和工作流程 | 第30-32页 |
| ·FTU 的硬件结构 | 第30页 |
| ·FTU 的工作流程 | 第30-32页 |
| ·FTU 的 CPU 核心板的构成与原理 | 第32-35页 |
| ·异步串口 RS485 的电路设计 | 第32-33页 |
| ·以太网控制器 8019 的电路设计 | 第33-35页 |
| 4 IEC60870-5-101 规约在 FTU 上的设计与实现 | 第35-57页 |
| ·101 规约简介 | 第35-42页 |
| ·101 规约的参考模型和应用数据结构 | 第36-38页 |
| ·帧结构 | 第38-40页 |
| ·链路传输规则 | 第40-41页 |
| ·101 报文的传输流程 | 第41-42页 |
| ·F28335 串口通信接口(SCI)模块简介 | 第42-45页 |
| ·增强 SCI 模块概述 | 第42-43页 |
| ·SCI 的帧格式和通信波特率 | 第43-44页 |
| ·SCI 模块发送和接收数据的工作原理 | 第44-45页 |
| ·SCI 串行通信模式 | 第45页 |
| ·101 规约在 FTU 串口通信程序设计与实现 | 第45-50页 |
| ·异步串口 485 通信的实现 | 第46-49页 |
| ·101 规约的软件实现 | 第49-50页 |
| ·软件仿真和实验结果分析 | 第50-57页 |
| 5 IEC60870-5-104 规约在 FTU 上的设计与实现 | 第57-85页 |
| ·嵌入式 TCP/IP 协议 | 第58-65页 |
| ·嵌入式 Internet 概述 | 第58-59页 |
| ·嵌入式 TCP/IP 协议的层次模型 | 第59页 |
| ·嵌入式 TCP/IP 协议的分析 | 第59-63页 |
| ·TCP 协议的具体实现 | 第63-65页 |
| ·104 规约简介 | 第65-71页 |
| ·一般的体系结构 | 第65-66页 |
| ·规约结构 | 第66页 |
| ·应用规约数据单元(APDU)的定义 | 第66-67页 |
| ·三种类型报文格式的控制域定义 | 第67-68页 |
| ·用启/停命令进行传输控制 | 第68-69页 |
| ·信息防止报文丢失和报文重复传送 | 第69-70页 |
| ·端口号和测试过程 | 第70页 |
| ·104 规约的启动和结束过程 | 第70-71页 |
| ·104 规约在 FTU 网口通信程序的设计与实现 | 第71-79页 |
| ·以太网控制器 8019 的驱动程序的实现 | 第71-76页 |
| ·嵌入式 TCP/IP 协议栈的实现 | 第76-78页 |
| ·104 规约的软件实现 | 第78-79页 |
| ·软件仿真和实验结果分析 | 第79-85页 |
| 6 总结和展望 | 第85-86页 |
| 致谢 | 第86-87页 |
| 参考文献 | 第87-90页 |
| 附录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