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1 绪论 | 第8-18页 |
| ·选题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8-11页 |
| ·选题背景 | 第8-9页 |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9-11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1-16页 |
| ·结构设计理论的发展历程 | 第11-13页 |
| ·基于性能的设计理论发展现状 | 第13-15页 |
| ·基于性能的设计理论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 第15-16页 |
|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 2 静力非线性 Pushover 分析原理 | 第18-31页 |
| ·静力非线性 Pushover 分析方法的背景和发展 | 第18-19页 |
| ·静力非线性 Pushover 分析的基本原理与步骤 | 第19-23页 |
| ·静力非线性 Pushover 分析的基本原理 | 第19页 |
| ·静力非线性 Pushover 分析的基本假定 | 第19页 |
| ·Pushover 分析的实现步骤 | 第19-20页 |
| ·等效单自由度体系的建立 | 第20-21页 |
| ·静力非线性 Pushover 分析的主要任务 | 第21-23页 |
| ·Pushover 分析与 FEMA365 及 ATC-40 | 第23-29页 |
| ·能力谱法 | 第23-27页 |
| ·目标位移法 | 第27-29页 |
| ·静力非线性 Pushover 分析存在的问题 | 第29-31页 |
| 3 侧向力加载模式研究 | 第31-49页 |
| ·侧向力加载模式对基于性能的抗震分析的影响 | 第31页 |
| ·侧向力分布模式 | 第31-34页 |
| ·固定侧向力分布 | 第31-33页 |
| ·适应性侧向力分布 | 第33-34页 |
| ·侧向力加载模式存在的问题 | 第34-35页 |
| ·实例分析 | 第35-49页 |
| ·模型概况 | 第35-38页 |
| ·结构能力谱分析 | 第38-41页 |
| ·弹塑性发展分析 | 第41-47页 |
| ·侧向力分布模式对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 | 第47-49页 |
| 4 考虑高阶振型影响的改进能力谱法 | 第49-70页 |
| ·改进能力谱法提出的背景 | 第49页 |
| ·模态能力谱法简介 | 第49-50页 |
| ·考虑高阶振型影响的动力反应分析 | 第50-52页 |
| ·考虑高阶振型影响的结构弹性动力分析 | 第50-51页 |
| ·考虑高阶振型影响的弹塑性动力反应分析 | 第51-52页 |
| ·振型数量的选择 | 第52-54页 |
| ·模态能力谱法的实现步骤 | 第54页 |
| ·层间位移能力谱的提出与改进 | 第54-55页 |
| ·算例分析 | 第55-70页 |
| ·8 层框架模态能力谱分析 | 第55-58页 |
| ·10 层框架模态能力谱分析 | 第58-61页 |
| ·12 层框架模态能力谱分析 | 第61-65页 |
| ·15 层框架模态能力谱分析 | 第65-70页 |
| 5 结论 | 第70-72页 |
| ·本文主要结论 | 第70-71页 |
| ·展望 | 第71-72页 |
| 致谢 | 第72-73页 |
| 参考文献 | 第73-77页 |
| 附录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