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1 前言 | 第10-25页 |
·三倍体毛白杨及其制浆特性 | 第10-12页 |
·三倍体毛白杨简介 | 第10-12页 |
·三倍体毛白杨制浆 | 第12页 |
·高得率制浆 | 第12-15页 |
·高得率浆的特性 | 第12-14页 |
·高得率浆的发展和应用 | 第14-15页 |
·碱性过氧化氢化学机械法制浆 | 第15-18页 |
·APMP制浆工艺 | 第15-16页 |
·P-RC APMP制浆工艺 | 第16-17页 |
·P-RC APMP工艺与APMP工艺的比较 | 第17页 |
·P-RC APMP工艺的不足 | 第17-18页 |
·碱性过氧化氢漂白 | 第18-21页 |
·H_2O_2漂白机理 | 第18页 |
·镁碱代替钠碱在高得率浆H_2O_2漂白中的作用 | 第18-19页 |
·镁碱代替钠碱用于高得率浆H_2O_2漂白的研究现状 | 第19-21页 |
·碱性H_2O_2漂白对浆料化学性能的影响 | 第21-23页 |
·碱性H_2O_2漂白对抽出物的影响 | 第21-22页 |
·碱性H_2O_2漂白对木素的影响 | 第22-23页 |
·碱性H_2O_2漂白对碳水化合物的影响 | 第23页 |
·研究内容、目的与意义 | 第23-25页 |
·研究内容 | 第23-24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4-25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5-34页 |
·实验材料 | 第25-27页 |
·实验原料 | 第25页 |
·实验药品 | 第25-26页 |
·实验仪器 | 第26-27页 |
·实验流程 | 第27-29页 |
·挤压疏解 | 第28页 |
·化学预浸渍和高浓停留 | 第28-29页 |
·磨浆与消潜 | 第29页 |
·筛选与打浆 | 第29页 |
·抄片 | 第29页 |
·实验方法 | 第29-34页 |
·水分的测定 | 第29-30页 |
·苯醇抽出物含量的测定 | 第30页 |
·木素含量的测定 | 第30-31页 |
·聚戊糖含量的测定 | 第31页 |
·综纤维素含量的测定 | 第31-32页 |
·溶出量的计算 | 第32页 |
·打浆度的测定 | 第32页 |
·保水值的测定 | 第32页 |
·纤维质量分析 | 第32-33页 |
·纤维形貌分析 | 第33-34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34-64页 |
·MgO取代NaOH对木片或纸浆中各组分的影响 | 第34-41页 |
·MgO取代NaOH对木片或纸浆得率的影响 | 第34-35页 |
·MgO取代NaOH对苯醇抽出物含量的影响 | 第35-36页 |
·MgO取代NaOH对木素含量的影响 | 第36-38页 |
·MgO取代NaOH对聚戊糖含量的影响 | 第38-39页 |
·MgO取代NaOH对综纤维素含量的影响 | 第39-41页 |
·二段化学预浸渍段MgO取代NaOH对浆张物理性能的影响 | 第41-45页 |
·二段化学预浸渍段MgO取代NaOH对浆张光学性能和松厚度的影响 | 第41-43页 |
·二段化学预浸渍段MgO取代NaOH对浆张强度性能的影响 | 第43-45页 |
·高浓停留段MgO取代NaOH对纸浆性能的影响 | 第45-52页 |
·高浓停留段MgO取代NaOH对浆张物理性能的影响 | 第45-49页 |
·高浓停留段MgO取代NaOH对纸浆纤维特性的影响 | 第49-50页 |
·高浓停留段MgO取代NaOH对纸浆纤维保水值的影响 | 第50页 |
·MgO取代NaOH对纸浆纤维形貌的影响 | 第50-52页 |
·MgO取代NaOH对二段化学预浸渍反应历程的影响 | 第52-57页 |
·MgO取代NaOH对漂液pH值的影响 | 第52-53页 |
·MgO取代NaOH对预处理木片得率的影响 | 第53-54页 |
·MgO取代NaOH对木片中苯醇抽出物含量的影响 | 第54页 |
·MgO取代NaOH对木片中木素含量的影响 | 第54-55页 |
·MgO取代NaOH对木片中聚戊糖含量的影响 | 第55-56页 |
·MgO取代NaOH对木片中综纤维素含量的影响 | 第56-57页 |
·MgO取代NaOH对高浓停留漂白反应历程的影响 | 第57-64页 |
·MgO取代NaOH对漂液pH值的影响 | 第58-59页 |
·MgO取代NaOH对纸浆得率的影响 | 第59页 |
·MgO取代NaOH对浆中苯醇抽出物含量的影响 | 第59-60页 |
·MgO取代NaOH对浆中木素含量的影响 | 第60-61页 |
·MgO取代NaOH对浆中聚戊糖含量的影响 | 第61-62页 |
·MgO取代NaOH对浆中综纤维素含量的影响 | 第62-64页 |
4 结论 | 第64-66页 |
·本论文的主要结论 | 第64-65页 |
·本论文的创新点 | 第65-66页 |
5 展望 | 第66-67页 |
6 参考文献 | 第67-72页 |
7 论文发表情况 | 第72-73页 |
8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