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煤炭工伤保险制度改进对策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3页 |
·论文选题的背景 | 第9-10页 |
·研究工伤保险的意义 | 第10-11页 |
·理论意义 | 第10-11页 |
·现实意义 | 第11页 |
·研究方法和框架 | 第11-13页 |
第2章 工伤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 | 第13-21页 |
·国外工伤保险制度概况 | 第13-15页 |
·国外工伤保险制度的建立 | 第13页 |
·各国工伤保险制度的运行模式 | 第13-14页 |
·工伤保险基金的筹集方式 | 第14-15页 |
·我国工伤保险制度的历史沿革 | 第15-18页 |
·工伤保险制度初步形成阶段 | 第15页 |
·工伤保险制度改革的探索时期 | 第15-16页 |
·工伤保险制度改革的重大发展 | 第16页 |
·工伤保险制度逐步完善阶段 | 第16-18页 |
·工伤保险的发展趋势预测 | 第18-21页 |
·工伤保险的适用对象和范围扩大 | 第18页 |
·工伤保险与安全生产管理紧密结合 | 第18页 |
·重视工伤保险的管理 | 第18-19页 |
·将工伤预防工作置于优先地位 | 第19页 |
·重视康复和重返岗位 | 第19页 |
·待遇优厚审核严格 | 第19-21页 |
第3章 吉煤工伤保险运行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21-37页 |
·吉煤工伤保险运行现状 | 第21-27页 |
·省属煤炭企业基本情况 | 第21页 |
·省属煤炭企业参保人员情况 | 第21-22页 |
·吉煤工伤保险基金收支概况 | 第22-26页 |
·工伤保险经办机构的建设 | 第26-27页 |
·工伤保险现状存在的问题 | 第27-37页 |
·行业内部统筹参保范围遇到难境 | 第27页 |
·行业统筹基金抗风险能力弱 | 第27-30页 |
·参保企业工伤认定存在难点 | 第30-31页 |
·工伤保险费率制定有待完善 | 第31-32页 |
·工伤待遇支付程序繁琐 | 第32-33页 |
·工伤医疗费流失现象严重 | 第33-34页 |
·工伤预防及工伤康复机制不健全 | 第34-35页 |
·工伤保险体制设置存在的问题 | 第35-36页 |
·工伤保险经办能力亟待加强 | 第36-37页 |
第4章 吉煤工伤保险制度改进对策 | 第37-46页 |
·扩大工伤保险覆盖范围的措施 | 第37-38页 |
·完善费率设置制度的方法 | 第38-39页 |
·统一并完善工伤认定工作的建议 | 第39页 |
·安全运行与管理工伤保险基金的方案 | 第39-40页 |
·防止工伤医疗费用流失的措施 | 第40-41页 |
·完善工伤保险的预防及康复机制的对策 | 第41-42页 |
·落实工伤保险待遇先行支付的方案 | 第42-43页 |
·提高工伤保险统筹层次的方法 | 第43-44页 |
·改进工伤保险经办机构的途径 | 第44-46页 |
第5章 结束语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