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法解释方法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一、提出问题 | 第9-11页 |
二、比较法解释方法的出现及其理论根据 | 第11-18页 |
(一) 比较法解释方法在国外的出现 | 第12-13页 |
(二) 比较法解释方法的理论根据 | 第13-18页 |
1、适用比较法解释方法并非侵犯国家司法主权 | 第13-14页 |
2、比较法解释方法运用的是法理规则 | 第14-15页 |
3、继受来的法律在适用时需要兼顾母国法 | 第15-16页 |
4、顺应法律国际化的需要 | 第16-18页 |
三、比较法解释方法的司法适用 | 第18-32页 |
(一) 比较法解释司法适用的定位 | 第18-22页 |
1、比较法解释:一种狭义的解释方法 | 第18-20页 |
2、比较法解释:一种漏洞补充方法 | 第20-22页 |
(一) 适用的原则 | 第22-28页 |
1、不得无视本国法的规定而径行援用外国法 | 第22-24页 |
2、全而而准确地了解比较对象 | 第24-26页 |
3、参考的域外法须与本国国情相适应 | 第26-28页 |
(三) 适用的步骤 | 第28-32页 |
1、以功能比较为主导方法 | 第28-29页 |
2、功能比较的研究步骤 | 第29-32页 |
四、比较法解释方法在我国适用的障碍与对策 | 第32-43页 |
(一) 比较法解释方法在我国的适用 | 第33-37页 |
(二) 比较法解释方法在我国适用存在的障碍 | 第37-40页 |
1、国情差异 | 第37-38页 |
2、法官素质低 | 第38-39页 |
3、制度缺失 | 第39-40页 |
(三) 对策分析 | 第40-43页 |
1、司法制度方面的保障 | 第40-41页 |
2、学界方面的配合共进 | 第41-42页 |
3、加强比较法方法论教育 | 第42-43页 |
五、结语 | 第43-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目录 | 第49-50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