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9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及发展趋势 | 第9-16页 |
·铜排的主要生产方法 | 第9-10页 |
·连续挤压技术的发展情况 | 第10-12页 |
·CONFORM连续挤压和铜排连续挤压理论发展状况 | 第12-16页 |
·立题的意义 | 第16-17页 |
·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和内容 | 第17-19页 |
·主要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第二章 工程法和上限元法主要理论基础 | 第19-25页 |
·工程法的主要理论基础 | 第19-21页 |
·近似的金属塑性变形条件 | 第19-20页 |
·简化的力平衡微分方程 | 第20页 |
·简化的摩擦规律 | 第20-21页 |
·变形区几何形状的简化和其它近似假设 | 第21页 |
·上限元法的主要理论基础 | 第21-24页 |
·Mises材料 | 第21页 |
·速度不连续 | 第21-22页 |
·运动许可速度场 | 第22-23页 |
·上限元法功率的组成和上界定理 | 第23-24页 |
·独立变量的确定 | 第24页 |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三章 CONFORM连续挤压铜排挤压力的工程法计算 | 第25-45页 |
·CONFORM连续挤压铜排过程分析 | 第25-27页 |
·扩展模腔及挤压模具中金属的变形特点 | 第25-26页 |
·扩展挤压与普通挤压的差异 | 第26-27页 |
·CONFORM连续挤压铜排力学模型的建立 | 第27-41页 |
·假设条件和摩擦规律的选择 | 第27-28页 |
·模具定径带部分金属的受力情况及力学模型的建立 | 第28页 |
·模具阻流区金属的受力情况及力学模型的建立 | 第28-30页 |
·扩展模腔中金属的受力情况及力学模型的建立 | 第30-34页 |
·挤压力计算结果分析 | 第34-41页 |
·小规格铜排挤压力的计算 | 第41-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第四章 CONFORM连续挤压铜排的上限元法分析 | 第45-71页 |
·UBET单元动可容速度场的建立 | 第45-49页 |
·矩形单元的速度场 | 第45-46页 |
·三角形单元的速度场 | 第46-49页 |
·UBET平面变形上限功率的推导 | 第49-58页 |
·单元内部塑性变形功率W_i | 第50页 |
·单元之间的剪切功率W_D | 第50-55页 |
·单元与模具之间的摩擦功率W_f | 第55-58页 |
·铜排连续挤压上限元分析模型的建立 | 第58-59页 |
·功率最小化方法的选择及计算流程图 | 第59-61页 |
·功率最小化方法的选择 | 第59-60页 |
·计算流程图 | 第60-61页 |
·模腔入口处挤压应力的上限解及分析 | 第61-66页 |
·连续挤压铜排模腔金属流动的上限元法分析 | 第66-69页 |
·均匀模腔出口速度下摩擦对金属扩展流动的影响 | 第67-68页 |
·非均匀模腔出口速度下摩擦对金属扩展流动的影响 | 第68-69页 |
·本章小结 | 第69-71页 |
第五章 CONFORM连续挤压铜排挤压功率的计算及实验验证 | 第71-79页 |
·连续挤压铜排挤压功率的计算 | 第71-76页 |
·连续挤压沿挤压轮周向的压力分布及力矩 | 第71-74页 |
·溢料作用在挤压轮上的阻力矩 | 第74-75页 |
·堵头产生的阻力矩 | 第75页 |
·铜排连续挤压总功率 | 第75-76页 |
·实验验证和误差分析 | 第76-77页 |
·工程法计算结果的实验验证 | 第76页 |
·上限元法计算结果的实验验证 | 第76页 |
·误差分析 | 第76-77页 |
·本章小结 | 第77-79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79-81页 |
致谢 | 第81-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9页 |
附录A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