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功率传递的电网间同期并列仿真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1 绪论 | 第8-16页 |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第8-11页 |
·电网间同期并列的现状 | 第8-9页 |
·电压源型换流器概述 | 第9-11页 |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11页 |
·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同期并列装置的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电压源型换流器的应用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13-16页 |
2 基于功率传递的电网间同期并列原理 | 第16-26页 |
·电网间同期并列的意义及条件 | 第16-17页 |
·电网间同期并列操作的意义 | 第16-17页 |
·电网间同期并列的条件 | 第17页 |
·调频原理 | 第17-20页 |
·负荷的功率—频率特性 | 第17-18页 |
·发电机组的功率—频率特性 | 第18-19页 |
·电力系统的频率特性 | 第19-20页 |
·调压原理 | 第20-23页 |
·无功功率平衡与电压水平的关系 | 第20-21页 |
·电压降落 | 第21-23页 |
·相角差控制原理 | 第23-24页 |
·差频并网时的相角差控制 | 第23页 |
·同频并网时的相角差控制 | 第23-24页 |
·本章小结 | 第24-26页 |
3 电网间同期并列仿真模型 | 第26-42页 |
·PSCAD/EMTDC仿真软件 | 第26-28页 |
·PSCAD/EMTDC简介 | 第26-27页 |
·PSCAD/EMTDC的程序结构 | 第27页 |
·PSCAD用户自定义模块 | 第27-28页 |
·待并列系统的数学模型 | 第28-37页 |
·同步发电机模型 | 第29-33页 |
·发电机励磁系统模型 | 第33-34页 |
·原动机及调速系统模型 | 第34-36页 |
·负荷的数学模型 | 第36-37页 |
·换流器的模型 | 第37-41页 |
·换流器的组成 | 第37页 |
·电压源型换流器的数学模型 | 第37-41页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4 并网控制策略 | 第42-60页 |
·并网控制流程 | 第42-43页 |
·换流器的启动 | 第43页 |
·所需功率计算 | 第43-46页 |
·功率流向的控制 | 第43-45页 |
·功率大小的控制 | 第45-46页 |
·两侧换流器的控制策略 | 第46-52页 |
·定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控制 | 第46-50页 |
·定直流电压和无功功率控制 | 第50-52页 |
·空间矢量脉宽调制 | 第52-59页 |
·SVPWM基本原理 | 第52-53页 |
·创建自定义SVPWM模块 | 第53-57页 |
·验证自定义SVPWM模块 | 第57-59页 |
·并列点断路器合闸控制 | 第59页 |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5 并网仿真分析 | 第60-72页 |
·有功无功四象限运行 | 第60-61页 |
·差频并网 | 第61-69页 |
·频率和电压都高的情况 | 第62-67页 |
·频率低而电压高的情况 | 第67-69页 |
·同频并网 | 第69-70页 |
·本章小结 | 第70-72页 |
6 无功补偿功能 | 第72-78页 |
·无功补偿运行模式 | 第72页 |
·STATCOM及其控制方法 | 第72-74页 |
·作为STATCOM时的仿真结果 | 第74-76页 |
·本章小结 | 第76-78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78-80页 |
·主要结论 | 第78页 |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78-80页 |
致谢 | 第80-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6页 |
发表论文情况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