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土壤污染及其防治论文

大肠杆菌在土壤中的迁移特性实验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第一章 前言第10-18页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0页
   ·微生物在土壤中的行为机理的研究进展第10-13页
     ·对流-弥散过程第11页
     ·沥滤第11页
     ·吸附第11-12页
     ·沉积第12-13页
     ·存活第13页
   ·微生物在土壤中行为的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第13-16页
     ·微生物自身性质第13-14页
     ·土壤性质第14-15页
     ·环境因素第15-16页
     ·水力条件第16页
   ·微生物在土壤中的行为机理的研究方法第16-17页
     ·微生物的选择第16页
     ·研究方法第16-17页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第17-18页
第二章 大肠杆菌活菌数测定方法的实验研究第18-39页
   ·实验材料第18-19页
     ·菌种第18-19页
     ·试剂第19页
     ·仪器第19页
   ·实验方法第19-21页
     ·大肠杆菌生长曲线的测定第19页
     ·细菌培养方法第19-20页
     ·MTT 比色法测定活菌实验条件确定第20-21页
     ·活菌计数第21页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21-28页
     ·大肠杆菌生长曲线的测定结果第21-22页
     ·最大吸收峰的确定第22页
     ·干扰物对测定的影响第22-23页
     ·测量范围的确定第23-25页
     ·最佳反应条件的确定第25-27页
     ·不同菌龄细菌的对MTT 的影响第27-28页
   ·实验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第28-37页
     ·实验存在的问题第28-30页
     ·最大吸收峰的确定第30-33页
     ·干扰物对测定的影响第33-34页
     ·测量范围第34-35页
     ·最佳反应条件的确定第35-36页
     ·不同菌龄细菌的对MTT 的影响第36-37页
   ·大肠杆菌活菌数测定的MTT 法第37-39页
第三章 土壤对大肠杆菌的吸附研究第39-56页
   ·实验材料第39-41页
     ·细菌的培养以及菌悬液的制备第39页
     ·供试土壤第39-41页
     ·培养基以及试剂第41页
   ·土壤对大肠杆菌的吸附特性实验条件和实验方法第41-44页
     ·实验条件的确定第41-42页
     ·土壤对大肠杆菌的吸附第42-43页
     ·吸附等温模型第43-44页
   ·土壤对大肠杆菌的吸附特性第44-55页
     ·实验条件的确定第44-48页
     ·不同时间下土壤对细菌的吸附实验第48-51页
     ·不同土壤对大肠杆菌的吸附特性第51-55页
   ·本章小结第55-56页
第四章 大肠杆菌在饱和土壤中的迁移特性实验研究第56-69页
   ·实验材料第56页
     ·细菌的培养以及菌悬液的制备第56页
     ·供试土壤第56页
     ·培养基以及试剂第56页
   ·饱和土柱的穿透曲线实验第56-60页
     ·实验装置第56-57页
     ·饱和土柱的穿透曲线实验第57-58页
     ·土柱纵向剖面细菌的分布第58页
     ·土壤穿透曲线参数的确定方法第58-60页
   ·大肠杆菌在饱和土壤中的迁移特性第60-67页
     ·大肠杆菌在饱和土柱中的穿透曲线第60-64页
     ·大肠杆菌在饱和土柱中的纵向分布第64-67页
   ·本章小结第67-69页
第五章 大肠杆菌在非饱和土壤中的迁移特性实验研究第69-75页
   ·实验材料第69页
     ·细菌的培养以及菌悬液的制备第69页
     ·供试土壤第69页
     ·试剂第69页
   ·非饱和土柱的入渗实验第69-70页
     ·土柱的制备第69-70页
     ·大肠杆菌在非饱和土柱中的入渗实验第70页
   ·大肠杆菌在非饱和土壤中的迁移特性第70-74页
     ·土柱湿润锋的变化第70-71页
     ·土壤剖面的含水量、EC 以及pH 的变化第71-72页
     ·大肠杆菌在非饱和土柱中的迁移第72-73页
     ·大肠杆菌在不同含水量砂土中迁移规律第73-74页
   ·本章小结第74-75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75-77页
   ·结论第75-76页
   ·细菌在土壤中行为特征研究中的不足和建议第76-77页
参考文献第77-81页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第81-82页
致谢第82-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连云港港口物流有限公司物流成本控制研究
下一篇:微生物燃料电池处理苯胺废水的产电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