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古代文学(~1840年)论文

焦竑思想研究

中文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绪论第8-14页
 一、焦竑研究现状第8-11页
 二、研究思路第11-14页
第一章: 焦竑的道家思想第14-43页
 第一节:《老子翼》研究第14-29页
  一、注本选择:以宋注为佳第15-16页
  二、斥伪第16-18页
  三、注《老》宗旨: 以"有之无者"为高第18-22页
  四、复性说第22-29页
 第二节:《庄子翼》研究第29-43页
  一、"庄子"助孔第29-36页
  二、执古御今:《笔乘》中所体现的《庄子》思想第36-43页
第二章: 焦竑的佛学思想第43-80页
 第一节: 焦竑佛学交游研究第44-57页
  一、陶望龄(菩萨戒与修念佛三昧)第45-51页
  二、管志道(三教归儒与三教同道)第51-57页
 第二节: 焦竑四种《精解评林》研究第57-69页
  一、写作年代粗考第57-58页
  二、《楞伽阿跋多罗宝法经精解评林》研究第58-61页
  三、《上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精解评林》研究第61-63页
  四、《大乘妙法莲华经精解评林》研究第63-65页
  五、《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精解评林》研究第65-69页
 第三节: 焦竑以"如来藏"为核心的佛学思想研究第69-80页
  一、禅宗家儿孙第69-71页
  二、贤首宗门徒第71-78页
  三: 皈依净土第78-80页
第三章: 焦竑的心学思想第80-122页
 第一节: "下学而上达"—焦竑的"复性说"第80-89页
 第二节: 焦竑师从罗近溪考辩第89-101页
 第三节: 切磋琢磨—焦竑从容中道学术品格的由来第101-122页
  一、曾点与颜回谁的境界更高?第101-106页
  二、"童心"与"初心"之不同第106-117页
  三、耿天台拉足扯下焦弱侯第117-122页
第四章: 焦竑的文学思想第122-158页
 第一节: 性灵与性情之辩第122-142页
  一、"各各不相羡,各各不相碍"—袁宏道"性灵说"的佛学根源第123-130页
  二、由性善到善为"性之用"—焦竑性灵说之变迁第130-142页
 第二节: 焦竑以禅意为最高境界的诗学观第142-158页
  一、焦竑早期的诗歌理论(《焦氏笔乘》中的诗学理论)第142-147页
  二、焦竑晚年诗学观(以《题古诗九种》为例)第147-158页
结语第158-159页
参考文献第159-164页
后记第164-166页

论文共1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花季雨季》中亲子间话语冲突之顺应性研究
下一篇:副词“可”的产生及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