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传统安全视野下中国文化安全保障机制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绪论 | 第9-14页 |
·选题目的及意义 | 第9-10页 |
·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本文研究方法 | 第13页 |
·本文创新之处 | 第13-14页 |
1 非传统安全与文化安全的一般理论 | 第14-24页 |
·非传统安全的概述 | 第14-17页 |
·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 | 第14-15页 |
·非传统安全的内涵 | 第15-16页 |
·非传统安全的特点 | 第16-17页 |
·文化安全的概述 | 第17-21页 |
·文化安全提出的历史背景 | 第17-18页 |
·文化安全的内涵 | 第18-19页 |
·文化安全的特点 | 第19-20页 |
·文化安全的重要战略地位 | 第20-21页 |
·文化安全保障机制的概述 | 第21-24页 |
·文化安全保障机制的界定 | 第21-22页 |
·文化安全保障机制的内容 | 第22-24页 |
2 中国文化安全保障机制的现状 | 第24-32页 |
·中国文化安全保障机制初步形成 | 第24-27页 |
·中国的文化制度保障 | 第24-25页 |
·中国文化安全管理机制的设置 | 第25-26页 |
·中国文化安全法律保障机制 | 第26-27页 |
·中国文化安全保障机制构建面临的挑战 | 第27-28页 |
·意识形态受到冲击导致信仰危机 | 第27页 |
·文化管理体制不完善 | 第27-28页 |
·文化产业发展滞后 | 第28页 |
·中国文化安全保障机制构建的影响因素 | 第28-32页 |
·西方的文化霸权与文化扩张 | 第28-29页 |
·西方消费文化的全球扩张 | 第29-30页 |
·国民文化安全意识淡薄 | 第30-31页 |
·互联网发展对中国文化市场管理的挑战 | 第31-32页 |
3 中国文化安全保障机制的构建策略 | 第32-42页 |
·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 | 第32-35页 |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 第32-33页 |
·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 | 第33-34页 |
·积极参与国际文化交流 | 第34-35页 |
·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 | 第35-37页 |
·正确处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关系 | 第35页 |
·大力推进文化创新 | 第35-36页 |
·提高文化产业的科技含量 | 第36-37页 |
·建立科学有效的文化安全管理机制 | 第37-40页 |
·建立积极的文化安全预警机制 | 第37-38页 |
·深化文化管理体制改革 | 第38-39页 |
·借鉴其他国家文化安全管理的有效经验 | 第39-40页 |
·建立健全文化安全法律保障机制 | 第40-42页 |
·建立文化法律规范体系 | 第40页 |
·加强无形文化立法 | 第40-42页 |
结束语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 第48-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