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5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32页 |
| ·引言 | 第15页 |
| ·硫化矿综合利用现状 | 第15-19页 |
| ·硫化矿综合回收技术 | 第15-16页 |
| ·硫化矿浮选捕收剂 | 第16-19页 |
| ·常用硫化矿浮选捕收剂的制备与应用 | 第19-27页 |
| ·硫氨酯的制备与应用 | 第19-23页 |
| ·硫脲的制备与应用 | 第23-26页 |
| ·硫氮酯的制备与应用 | 第26-27页 |
| ·异硫氰酸酯的制备与应用 | 第27-30页 |
| ·异硫氰酸酯的制备 | 第27-29页 |
| ·异硫氰酸酯的应用 | 第29-30页 |
| ·研究目的、意义与研究内容 | 第30-32页 |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30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30-32页 |
| 第二章 试剂、仪器设备、矿样和实验方法 | 第32-42页 |
| ·主要试剂 | 第32-33页 |
| ·仪器设备 | 第33页 |
| ·实验矿样 | 第33-36页 |
| ·单矿物 | 第33-36页 |
| ·实际矿石 | 第36页 |
| ·实验方法 | 第36-42页 |
| ·捕收剂的结构及性能表征 | 第36-37页 |
| ·矿物浮选实验 | 第37-40页 |
| ·捕收剂与单矿物作用的红外光谱分析 | 第40页 |
| ·捕收剂与矿物金属离子的作用分析 | 第40-41页 |
| ·捕收剂的量子化学计算 | 第41-42页 |
| 第三章 N-烃氧羰基异硫氰酸酯衍生物的合成与表征 | 第42-53页 |
| ·引言 | 第42-43页 |
| ·合成路线 | 第43-44页 |
| ·N-烃氧羰基异硫氰酸酯衍生物的合成路线 | 第43页 |
| ·N-烃氧羰基异硫氰酸酯的合成路线 | 第43-44页 |
| ·合成步骤 | 第44-47页 |
| ·N-乙氧羰基异硫氰酸酯的合成 | 第44页 |
| ·O-乙基-N-乙氧羰基硫氨酯的合成 | 第44-45页 |
| ·N-丙基-N'-乙氧羰基硫脲的合成 | 第45页 |
| ·S-苄基-N-乙氧羰基硫氮酯的合成 | 第45-47页 |
| ·N-烃氧羰基异硫氰酸酯衍生物的结构及性能表征 | 第47-51页 |
| ·EECTC的结构表征 | 第47页 |
| ·PECTU的结构表征 | 第47-48页 |
| ·BITCM的结构及性能表征 | 第48-51页 |
|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 第四章 新型双配体硫化矿捕收剂的合成与表征 | 第53-71页 |
| ·引言 | 第53页 |
| ·合成路线 | 第53-54页 |
| ·合成步骤 | 第54-57页 |
| ·双硫氨酯类捕收剂的合成 | 第54-55页 |
| ·双硫脲类捕收剂的合成 | 第55-57页 |
| ·双配体硫化矿捕收剂的结构及性能表征 | 第57-69页 |
| ·外观及熔程 | 第58页 |
| ·溶解性能 | 第58-59页 |
| ·元素分析 | 第59页 |
| ·紫外光谱分析 | 第59-60页 |
| ·红外光谱分析 | 第60-62页 |
| ·核磁共振波谱分析 | 第62-67页 |
| ·质谱分析 | 第67-69页 |
| ·本章小结 | 第69-71页 |
| 第五章 希夫碱催化合成异硫氰酸酯及其衍生捕收剂的合成 | 第71-82页 |
| ·引言 | 第71页 |
| ·希夫碱类催化剂的合成与表征 | 第71-75页 |
| ·合成路线设计及合成步骤 | 第71-72页 |
| ·合成工艺条件研究 | 第72-74页 |
| ·希夫碱类催化剂的表征 | 第74-75页 |
| ·希夫碱催化合成N-乙氧羰基异硫氰酸酯的研究 | 第75-79页 |
| ·合成路线设计及合成步骤 | 第75页 |
| ·合成工艺条件研究 | 第75-79页 |
| ·N-乙氧羰基异硫氰酸酯衍生捕收剂的合成及表征 | 第79-80页 |
| ·O-异丙基-N-乙氧羰基硫氨酯的合成及表征 | 第79页 |
| ·N-乙基-N'-乙氧羰基硫脲的表征 | 第79-80页 |
| ·本章小结 | 第80-82页 |
| 第六章 新型硫化矿捕收剂的浮选性能研究 | 第82-109页 |
| ·引言 | 第82页 |
| ·新型捕收剂对黄铜矿和黄铁矿的浮选性能研究 | 第82-99页 |
| ·单硫氨酯类捕收剂对黄铜矿和黄铁矿的浮选性能研究 | 第82-86页 |
| ·BITCM对黄铜矿和黄铁矿的浮选性能研究 | 第86-88页 |
| ·DTC-4对黄铜矿和黄铁矿的浮选性能研究 | 第88-89页 |
| ·DTU-6对黄铜矿和黄铁矿的浮选性能研究 | 第89-92页 |
| ·捕收剂与单矿物表面作用的红外光谱分析 | 第92-99页 |
| ·新型捕收剂对硫化矿实际矿石的浮选性能研究 | 第99-107页 |
| ·新型捕收剂对德兴铜矿硫化铜矿石的浮选性能研究 | 第99-103页 |
| ·新型捕收剂对呷村铜铅锌多金属硫化矿矿石的浮选性能研究 | 第103-105页 |
| ·新型捕收剂对秘鲁铜矿石的浮选性能研究 | 第105-107页 |
| ·本章小结 | 第107-109页 |
| 第七章 新型捕收剂与矿物作用的机理研究 | 第109-137页 |
| ·引言 | 第109页 |
| ·新型捕收剂与矿物金属离子作用的紫外光谱分析 | 第109-121页 |
| ·BITCM与矿物金属离子作用的紫外光谱 | 第109-111页 |
| ·DTC与矿物金属离子作用的紫外光谱 | 第111-116页 |
| ·DTU与矿物金属离子作用的紫外光谱 | 第116-121页 |
| ·新型捕收剂与矿物金属离子作用的红外光谱分析 | 第121-125页 |
| ·BITCM与铜离子作用的红外光谱 | 第121-122页 |
| ·DTC-4与铜离子作用的红外光谱 | 第122-124页 |
| ·DTU-6与铜离子作用的红外光谱 | 第124-125页 |
| ·捕收剂的量子化学计算及其与金属离子作用的机理探讨 | 第125-136页 |
| ·分子结构优化及分析 | 第125-129页 |
| ·前线分子轨道分析 | 第129-136页 |
| ·本章小结 | 第136-137页 |
| 第八章 结论 | 第137-140页 |
| 参考文献 | 第140-152页 |
| 致谢 | 第152-153页 |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第153-1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