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产业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以包头稀土产业为例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7页 |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2-15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5-17页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本文的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第2章 本文相关理论 | 第17-24页 |
·产业集群理论 | 第17-18页 |
·产业集群理论的发展 | 第17页 |
·产业集群的内涵 | 第17-18页 |
·产业集群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基础 | 第18页 |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18-20页 |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内涵 | 第18-19页 |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本原则 | 第19-20页 |
·循环经济理论 | 第20-22页 |
·循环经济理论的内涵 | 第20-21页 |
·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 | 第21-22页 |
·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 第22页 |
·层次分析法 | 第22-23页 |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3章 国内外稀土产业发展现状与前景分析 | 第24-45页 |
·稀土概述 | 第24-28页 |
·稀土及其应用 | 第24-26页 |
·稀土资源的分布情况 | 第26-28页 |
·国际稀土市场分析 | 第28-34页 |
·目前稀土市场需求供给概况 | 第28-31页 |
·美国稀土产业发展现状 | 第31-33页 |
·日本稀土产业发展现状 | 第33-34页 |
·其他 | 第34页 |
·我国稀土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 第34-40页 |
·我国稀土资源的特点及优势 | 第34-35页 |
·我国稀土产业生产能力分析 | 第35页 |
·我国稀土产业结构分析 | 第35-37页 |
·我国稀土产业产品结构分析 | 第37-38页 |
·我国稀土产业应用消费分析 | 第38-40页 |
·包头稀土产业发展概况 | 第40-44页 |
·稀土资源的地位 | 第40页 |
·稀土生产能力及主要稀土产品 | 第40-41页 |
·稀土科研机构状况 | 第41-42页 |
·包头稀土高新区 | 第42-44页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4章 包头市稀土产业可持续发展评价实证分析 | 第45-65页 |
·构建稀土产业循环经济指标体系 | 第45-51页 |
·功能与原则 | 第45-47页 |
·基本框架与内容 | 第47-51页 |
·循环经济层次分析法综合评价模型 | 第51-58页 |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评价模型确定 | 第51-52页 |
·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 | 第52-53页 |
·层次单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 | 第53-56页 |
·层次总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 | 第56-58页 |
·规划指标体系支持下模糊综合测度 | 第58-62页 |
·建立属性值矩阵 | 第58页 |
·数据的无纲量化处理 | 第58-61页 |
·计算模糊综合测度集 | 第61-62页 |
·实证分析结果 | 第62-64页 |
·限制出口等相关政策略见成效 | 第62-63页 |
·外贸依存度高易受经济危机影响 | 第63页 |
·资源环境保护发展滞后 | 第63页 |
·高科技及核心技术研发缓慢 | 第63-64页 |
·区域增长极作用稳步前进 | 第64页 |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5章 对策与建议 | 第65-70页 |
·经济发展对策与建议 | 第65-66页 |
·扩大内需加强稀土产品终端应用 | 第65页 |
·合理控制总量以及优化产品结构 | 第65-66页 |
·资源保护政策与建议 | 第66-67页 |
·有计划的建立战略资源储备体系网 | 第66页 |
·加快环保标准的制定与实施 | 第66-67页 |
·发展稀土产业循环经济模式 | 第67页 |
·科技创新对策与建议 | 第67-68页 |
·加强高科技以及核心技术的研发 | 第67-68页 |
·重视稀土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引用 | 第68页 |
·社会贡献对策与建议 | 第68-69页 |
·构建系统且稳定的产业政策体系 | 第68-69页 |
·充分发挥增长极辐射作用 | 第69页 |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结论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5页 |
附录 | 第75-7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78-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
作者简介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