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引言 | 第9-12页 |
第一章 工伤损害赔偿与人身损害赔偿竞合的基础理论 | 第12-19页 |
第一节 工伤与人身损害赔偿的概念及构成要件 | 第12-15页 |
一 工伤的概念及构成要件 | 第12-14页 |
二 人身损害赔偿的概念及构成要件 | 第14-15页 |
第二节 工伤损害赔偿的归责原则 | 第15-16页 |
第三节 工伤损害赔偿与人身损害赔偿竞合的原理及表现形式 | 第16-19页 |
一、工伤损害赔偿与人身损害赔偿竞合的原理 | 第16-17页 |
二、工伤损害赔偿与人身损害赔偿竞合的表现形式 | 第17-19页 |
第二章 工伤损害赔偿制度的历史溯源及对二者竞合的影响 | 第19-25页 |
第一节 世界主要工业发达国家关于工伤事故竞合的立法发展 | 第19-22页 |
一、德国相关立法 | 第19页 |
二、美国相关立法 | 第19-20页 |
三、日本相关立法 | 第20-21页 |
四、新西兰相关立法 | 第21-22页 |
第二节 国外立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 第22页 |
第三节 我国相关立法的发展 | 第22-25页 |
第三章 工伤损害赔偿与人身损害赔偿竞合中的冲突 | 第25-31页 |
第一节 法律上的冲突 | 第25-28页 |
一、立法语义不详导致适用法律差异 | 第25-26页 |
二、地方立法不统一严重影响司法权威 | 第26-27页 |
三、工伤损害赔偿与人身损害赔偿赔偿标准的冲突 | 第27-28页 |
第二节 实践中的困境与冲突 | 第28-31页 |
第四章 工伤损害赔偿与人身损害赔偿之协调 | 第31-36页 |
第一节 “四种模式”之选择 | 第31-32页 |
第二节 替代为主并辅之以特殊情形下的补充模式可行性分析 | 第32-34页 |
第三节 法律完善之建议 | 第34-36页 |
结语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40页 |
致谢 | 第40-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