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夏热冬冷地区住宅开合表皮设计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插图目录 | 第11-14页 |
表格目录 | 第14-1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9页 |
·研究对象的界定 | 第15-20页 |
·建筑开合表皮的概念 | 第15-17页 |
·研究地域 | 第17-20页 |
·论文的缘起 | 第20-24页 |
·适应性需求 | 第20-21页 |
·舒适度需求 | 第21-22页 |
·节能需求 | 第22-23页 |
·回归自然与健康需求 | 第23-24页 |
·研究的内容、目的 | 第24页 |
·研究的内容 | 第24页 |
·研究的目的 | 第24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24-28页 |
·夏热冬冷地区建筑的研究意义 | 第24-25页 |
·住宅开合表皮的研究意义 | 第25-27页 |
·本文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 第27-28页 |
·论文的框架 | 第28-29页 |
第二章 可变建筑与可变表皮理论研究 | 第29-54页 |
·可变建筑相关理论 | 第29-34页 |
·可变建筑起源 | 第29-30页 |
·“可动建筑”理论 | 第30-31页 |
·“新陈代谢”理论 | 第31-32页 |
·SAR 住宅理论 | 第32-33页 |
·建筑仿生学理论 | 第33-34页 |
·可变建筑相关实践 | 第34-38页 |
·建筑表皮可变 | 第34-35页 |
·建筑内部空间可变 | 第35-36页 |
·建筑单元体可变 | 第36-37页 |
·建筑整体可变 | 第37-38页 |
·可变表皮渊源 | 第38-40页 |
·表皮可变方案研究 | 第40-52页 |
·主体部位可变 | 第40-41页 |
·外部附加构件可变 | 第41-47页 |
·内部附加构件可变 | 第47-48页 |
·嵌入附加构件可变 | 第48-51页 |
·可变表皮组合方案 | 第51-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第三章 夏热冬冷地区住宅开合表皮理论分析 | 第54-65页 |
·开合表皮的组成形式 | 第54-55页 |
·开合表皮的技术要点 | 第55-58页 |
·绝热性 | 第55-56页 |
·气密性 | 第56页 |
·易操控性 | 第56-57页 |
·隔声性 | 第57-58页 |
·工业化装配 | 第58页 |
·开合表皮开合目标的设定 | 第58-61页 |
·开合目标的主导因素 | 第58-59页 |
·开启频率与开启时间的确定 | 第59-60页 |
·开合度的影响因素 | 第60-61页 |
·开合表皮与其它可变建筑构件的比较 | 第61-63页 |
·与开合屋盖的比较 | 第61-62页 |
·与窗的比较 | 第62-63页 |
·本章小结 | 第63-65页 |
第四章 夏热冬冷地区住宅开合表皮技术研究 | 第65-98页 |
·开合表皮外墙保温构造方式与选材研究 | 第65-72页 |
·开合表皮外墙的保温构造方式 | 第65-66页 |
·开合表皮外墙的选材 | 第66-68页 |
·开合表皮外墙实例 | 第68-72页 |
·开合表皮保温、隔热设计 | 第72-81页 |
·既有材料保温、隔热设计 | 第72-78页 |
·理想材料保温、隔热设计 | 第78-81页 |
·开合表皮外墙构造设计 | 第81-84页 |
·研究开合表皮外墙构造的意义 | 第81-82页 |
·开合表皮外墙构造的设计原则 | 第82页 |
·开合表皮外墙的构造方式 | 第82-84页 |
·开合表皮框材选择 | 第84-87页 |
·常用框材优劣性分析 | 第85-86页 |
·开合表皮外墙框材选择 | 第86-87页 |
·开合表皮气密性研究 | 第87-91页 |
·热损失方式 | 第87页 |
·建筑气密性 | 第87-88页 |
·开合表皮气密性的解决方法 | 第88-91页 |
·开合表皮其它节能方式研究 | 第91-92页 |
·型材断面结构 | 第91-92页 |
·高效的五金构件 | 第92页 |
·双层中空玻璃 | 第92页 |
·开合表皮开启方式研究 | 第92-97页 |
·折叠法 | 第92-93页 |
·推拉法 | 第93-94页 |
·旋转法 | 第94页 |
·平开法 | 第94-95页 |
·推转法 | 第95-96页 |
·卷帘法 | 第96-97页 |
·本章小结 | 第97-98页 |
第五章 结语 | 第98-101页 |
·总结 | 第98-100页 |
·研究展望 | 第100-101页 |
参考文献 | 第101-104页 |
致谢 | 第104-10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 第10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