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自冒风险制度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导言 | 第10-12页 |
第一章 自冒风险制度概述 | 第12-18页 |
第一节 基本概念 | 第12-13页 |
第二节 自冒风险的构成要件 | 第13-16页 |
一、 对风险的理解 | 第13页 |
二、 受害人预知到风险存在 | 第13-14页 |
三、 对风险的接受 | 第14-15页 |
四、 不涉及职业义务、道德义务或法律义务 | 第15-16页 |
第二节 自冒风险的类型 | 第16-18页 |
一、 明示的自冒风险 | 第16页 |
二、 基本型默示的自冒风险 | 第16-17页 |
三、 合理的派生型默示自冒风险 | 第17页 |
四、 不合理的派生型默示自冒风险 | 第17-18页 |
第二章 自冒风险在我国司法中的应用 | 第18-24页 |
第一节 我国的法律规定 | 第18-19页 |
第二节 典型案例模型 | 第19-23页 |
一、 体育案件 | 第19页 |
二、 “驴友”案件 | 第19-20页 |
三、 医疗案件 | 第20-21页 |
四、 好意同乘 | 第21-23页 |
第三节 在我国现行司法实践基础上所作出的总结 | 第23-24页 |
第三章 建立自冒风险制度的依据 | 第24-34页 |
第一节 自冒风险制度的立法比较 | 第24-29页 |
一、 英美法上的自冒风险 | 第24-26页 |
二、 德国法上的自冒风险 | 第26-27页 |
三、 立法比较上需要注意的问题 | 第27-29页 |
第二节 自冒风险制度与类似制度的比较 | 第29-32页 |
一、 自冒风险与受害人同意 | 第29-30页 |
二、 自冒风险与比较过失 | 第30-32页 |
第三节 制度建立依据的总结 | 第32-34页 |
第四章 如何构建我国的自冒风险制度 | 第34-41页 |
第一节 明示自冒风险与默示自冒风险 | 第34-36页 |
第二节 过失侵权及严格责任 | 第36-38页 |
第三节 免责条款及格式条款 | 第38-40页 |
第四节 立法构造 | 第40页 |
第五节 三元性规则 | 第40-41页 |
第五章 自冒风险制度的应用 | 第41-46页 |
第一节 体育案件 | 第41-43页 |
第二节 “驴友”案件 | 第43-44页 |
第三节 医疗案件 | 第44-45页 |
第四节 好意同乘 | 第45-46页 |
第六章 总结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51-52页 |
后记 | 第52-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