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论文

湘西北典型河谷生境植物区系特征与物种适应性

摘要第1-13页
ABSTRACT第13-16页
第1章 前言第16-23页
   ·河谷特殊生境植物区系研究进展第17-18页
   ·特殊生境植物适应性研究进展第18-20页
     ·形态结构适应第18-19页
     ·生理适应第19页
     ·繁殖适应第19-20页
   ·本研究的意义和拟解决问题第20-21页
     ·研究意义第20-21页
     ·拟解决问题第21页
   ·研究内容和方法第21-23页
     ·研究内容第21页
     ·研究方法第21页
     ·研究技术路线第21-23页
第2章 小溪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研究第23-36页
   ·研究地概况和研究方法第23-24页
     ·研究地概况第23页
     ·研究方法第23-24页
   ·种子植物组成与成分分析第24-28页
     ·基本组成第24页
     ·科的组成分析第24-27页
     ·属的组成分析第27-28页
   ·地理成分分析第28-33页
     ·科的统计与分析第28-29页
     ·属的统计与分析第29-31页
     ·种的统计与分析第31-33页
   ·小溪植物区系与相邻地区区系比较第33-34页
     ·综合系数分析第33页
     ·聚类分析第33-34页
   ·讨论第34-36页
     ·小溪种子植物区系的基本特征与性质第34-35页
     ·小溪种子植物区系在武陵山及华中植物区系中的作用和地位第35页
     ·小溪种子植物区系形成和丰富的原因第35-36页
第3章 不同河谷梯度种子植物区系比较研究第36-47页
   ·研究地自然概况第36-37页
     ·猛洞河第36页
     ·德夯第36-37页
     ·小溪第37页
   ·研究方法第37-39页
     ·河谷梯度的划分第37-38页
     ·植物区系综合系数分析第38页
     ·植物区系相似性分析第38-39页
   ·结果与分析第39-44页
     ·基本组成比较第39页
     ·数量优势科比较第39-40页
     ·地理成分比较第40-42页
     ·区系差异性分析第42-44页
   ·讨论第44-47页
     ·不同河谷梯度下植物区系组成的区别与联系第44-45页
     ·不同河谷梯度下植物区系地理成分的分异第45-46页
     ·不同河谷梯度下的物种保存与演化第46-47页
第4章 德夯河谷生境典型植物群落特征研究第47-58页
   ·研究方法第47-49页
     ·样地选择及概况第47-48页
     ·群落调查第48页
     ·数据处理第48-49页
   ·结果与分析第49-55页
     ·不同群落的基本特征第49-51页
     ·不同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第51-52页
     ·不同群落的区系成分第52-55页
   ·讨论第55-58页
     ·不同群落物种组成和结构变化第55-56页
     ·不同群落物种多样性变化第56页
     ·不同群落的区系变化第56-58页
第5章 河谷植物多样性、区系成分与土壤成分的关系第58-70页
   ·研究地概况和研究方法第58-60页
     ·研究地概况第58页
     ·小生境类型和特征第58-59页
     ·土样采集第59页
     ·土样测定第59-60页
     ·植物种类调查第60页
   ·结果与分析第60-68页
     ·土壤组成特征第60-62页
     ·物种多样性与生境的关系第62-64页
     ·区系成分与小生境的关系第64-68页
   ·讨论第68-70页
     ·河谷生境土壤特征第68页
     ·土壤特征与物种多样性的关系第68页
     ·土壤特征与区系成分的关系第68-70页
第6章 河谷专性种——吉首蒲儿根的种群生态适应性研究第70-94页
   ·研究材料和研究方法第71-77页
     ·研究材料第71-72页
     ·研究样地概况第72页
     ·种群生境土壤特征研究方法第72-73页
     ·种群分布格局研究方法第73-75页
     ·种子萌发实验方法第75页
     ·花部特征和繁育系统研究方法第75-77页
     ·克隆构型研究方法第77页
   ·结果与分析第77-90页
     ·生境土壤特征第77-80页
     ·种群分布格局第80-82页
     ·繁育系统第82-87页
     ·克隆构型研究第87-90页
   ·讨论第90-94页
     ·吉首蒲儿根种群的土壤养分特征第90-91页
     ·吉首蒲儿根种群的格局类型及成因第91-92页
     ·吉首蒲儿根的繁育系统及其适应性第92-93页
     ·吉首蒲儿根的克隆构型及其适应性第93-94页
第7章 河谷生境对植物形态与细胞的影响第94-103页
   ·研究材料和方法第94-95页
     ·研究材料简介第94页
     ·研究方法第94-95页
   ·结果与分析第95-101页
     ·形态比较第95-96页
     ·叶表皮比较第96-98页
     ·染色体比较第98-101页
   ·讨论第101-103页
第8章 结论与展望第103-106页
   ·结论第103-105页
     ·典型河谷生境区——小溪种子植物区系组成与特征第103页
     ·不同河谷梯度植物区系性质的比较第103页
     ·河谷生境区典型群落结构与特征第103-104页
     ·河谷植物多样性与生境异质性的关系第104页
     ·河谷生境下物种的生态适应和进化特征第104-105页
   ·展望第105-106页
致谢第106-107页
参考文献第107-117页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及奖励第117-118页

论文共11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聚氨酯改性环氧树脂的制备工艺与性能研究
下一篇:晚唐香奁诗对朝鲜朝中期艳情诗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