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载雷达图像在干旱区盐渍地信息提取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7页 |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1-12页 |
·遥感技术在土壤盐渍化研究中的应用 | 第12-13页 |
·土地盐渍化遥感监测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3-15页 |
·国外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国内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土地盐渍化遥感监测发展趋势分析 | 第15-16页 |
·雷达影像在干旱区盐渍化监测潜力分析 | 第16-17页 |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数据源及历次野外考察 | 第17-25页 |
·研究区概况 | 第17-18页 |
·地理位置 | 第17页 |
·地形地貌 | 第17页 |
·气候及水文状况 | 第17-18页 |
·土地状况 | 第18页 |
·数据源 | 第18-21页 |
·TM数据 | 第18-20页 |
·Radarsat数据 | 第20-21页 |
·历次野外考察 | 第21-25页 |
·历次野外考察内容 | 第21-24页 |
·历次野外考察获取资料 | 第24-25页 |
第三章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25-30页 |
·引言 | 第25页 |
·研究手段 | 第25-27页 |
·遥感技术 | 第25-26页 |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 第26页 |
·全球定位系统技术 | 第26页 |
·统计学技术 | 第26-27页 |
·研究条件 | 第27页 |
·硬件环境 | 第27页 |
·软件环境 | 第27页 |
·研究内容 | 第27-28页 |
·技术路线 | 第28-30页 |
第四章 雷达影像特征分析 | 第30-38页 |
·微波遥感的特点 | 第30-32页 |
·SAR影像的几何特性 | 第32页 |
·SAR影像的辐射特性 | 第32-36页 |
·影响雷达影像色调的主要因素 | 第36-38页 |
第五章 雷达影像预处理 | 第38-50页 |
·雷达影像噪声的去除 | 第38-48页 |
·SAR图像滤波概述 | 第38-39页 |
·斑点噪声的统计特性 | 第38-39页 |
·SAR的主要滤波策略 | 第39页 |
·RADARSAT图像滤波算法及分析 | 第39-42页 |
·滤波效果的比较、分析与评价 | 第42-48页 |
·评价因子的选择 | 第42-46页 |
·几种滤波方法的比较与分析 | 第46-48页 |
·雷达影像的校正 | 第48-49页 |
·小结 | 第49-50页 |
第六章 基于多源影像的决策树方法盐渍地信息提取 | 第50-68页 |
·盐渍地的形成因素分析 | 第50-52页 |
·干旱荒漠气候是形成盐渍地的重要条件 | 第50-51页 |
·母岩和母质含盐是形成盐渍地的物质基础 | 第51页 |
·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补给是形成盐渍地的动力 | 第51-52页 |
·地表水 | 第51页 |
·地下水 | 第51-52页 |
·人为因素是形成灌区次生盐渍地的重要条件 | 第52页 |
·决策树分类法概述 | 第52-54页 |
·决策树分类方法的含义 | 第52-53页 |
·决策树分类法的特点 | 第53页 |
·建立分类树的基本条件 | 第53-54页 |
·基于ETM数据的决策树分类法对盐渍地信息的提取 | 第54-59页 |
·盐渍地信息提取特征量选取 | 第54-58页 |
·NDVI(归一化植被指数) | 第54页 |
·MNDWI(改进归一化差异水体指数) | 第54-55页 |
·K-L变换 | 第55-56页 |
·TM1 | 第56-58页 |
·建立提取盐渍地的决策树模型 | 第58页 |
·分类后处理 | 第58-59页 |
·精度检验 | 第59页 |
·结论与讨论 | 第59页 |
·基于多源数据的决策树分类法对盐渍地信息的提取 | 第59-66页 |
·盐渍地信息提取特征量选取 | 第60-64页 |
·雷达波段 | 第60页 |
·K-L变换 | 第60-64页 |
·基于多源数据的盐渍地信息提取的决策树模型 | 第64-65页 |
·精度评价 | 第65-66页 |
·比较分析 | 第66-67页 |
·小结 | 第67-68页 |
第七章 基于多源影像融合的盐渍地信息的提取 | 第68-85页 |
·融合方法的概述 | 第68-70页 |
·图像数据融合的定义 | 第68页 |
·图像数据融合的层次及目的 | 第68-70页 |
·图像数据融合的层次 | 第68-69页 |
·图像数据融合的目的 | 第69-70页 |
·融合方法介绍 | 第70-72页 |
·HIS变换法 | 第70页 |
·Brovey变换法 | 第70页 |
·主成分变换法 | 第70-71页 |
·相关统计分析(又称相关系数法) | 第71页 |
·小波变换法 | 第71页 |
·空间滤波分析 | 第71-72页 |
·图像融合评价标准 | 第72-73页 |
·基于信息量的评价 | 第72页 |
·基于清晰度的评价 | 第72-73页 |
·基于逼真度的评价 | 第73页 |
·不同融合方法对盐渍地信息提取的应用 | 第73-80页 |
·不同融合方法的步骤及目视比较 | 第73-76页 |
·主成分融合 | 第73-74页 |
·HIS变换在盐渍地信息提取中的应用 | 第74-75页 |
·Brovey变换法在盐渍地信息提取中的应用 | 第75-76页 |
·融合效果评价 | 第76页 |
·融合前后基于分离度的提取精度比较 | 第76-79页 |
·融合前后分类精度比较 | 第79-80页 |
·主成分融合中不同主成分替换的比较分析 | 第80-84页 |
·小结 | 第84-85页 |
第八章 雷达影像对盐渍地离子的响应 | 第85-98页 |
·土壤八大离子的测定 | 第85页 |
·每一点位的像元值与八大离子的对应值 | 第85-86页 |
·灰色关联分析方法 | 第86-90页 |
·灰关联分析的基本含义 | 第86-87页 |
·关联度分析原理与方法简介 | 第87-90页 |
·八大离子与像元值的相关性排序 | 第90-95页 |
·本地数据的准备 | 第90-91页 |
·数据的标准化 | 第91-92页 |
·灰关联度计算 | 第92-95页 |
·结果分析 | 第95页 |
·季节变化 | 第95-97页 |
·小结 | 第97-98页 |
第九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8-100页 |
·结论 | 第98-99页 |
·不足与展望 | 第99-100页 |
参考文献 | 第100-105页 |
参与的项目和发表的论文 | 第105-106页 |
致谢(ACKNOWLEDGEMENT) | 第106-10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