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英文摘要 | 第6-9页 |
引言 | 第9页 |
一、绑架罪构成要件 | 第9-29页 |
(一) 绑架罪的客体 | 第9-13页 |
(二) 绑架罪的客观方面 | 第13-19页 |
(三) 绑架罪的犯罪主体 | 第19-25页 |
(四) 犯罪主观方面 | 第25-29页 |
二、绑架罪犯罪形态 | 第29-32页 |
三、绑架罪罪数形态 | 第32-39页 |
(一) 杀害被绑架人的罪数 | 第32-34页 |
(二) 绑架过程中,故意伤害人质行为的罪数 | 第34-35页 |
(三) 索取超过合法或非法债权数额的罪数 | 第35-36页 |
(四) “绑架行为”和“劫走被害人财物行为”前后并存的罪数 | 第36-38页 |
(五) 绑架过程中强制猥亵或者侮辱、奸淫被绑架的妇女、幼女或对被绑架的儿童进行强制猥亵行为的罪数 | 第38-39页 |
四、绑架罪加重构成形态 | 第39-41页 |
(一) 关于“致使被绑架人死亡”的理解 | 第39-40页 |
(二) 关于“杀害被害人”的理解 | 第40页 |
(三) 绑架罪加重构成形态法定刑评析 | 第40-41页 |
五、完善绑架罪立法建议 | 第41-49页 |
(一) 简洁罪状用语,严谨法条逻辑 | 第42-43页 |
(二) 增加犯罪主体范围,适应现实社会需要 | 第43-44页 |
(三) 构建合理刑罚阶梯,完善法定刑立法设置 | 第44-46页 |
(四) 全面涵盖罪状,科学确定罪名 | 第46-49页 |
结论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