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流量控制系统的分析及实现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1页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页 |
·论文结构 | 第9-11页 |
第二章 网络流量测量技术 | 第11-27页 |
·概述 | 第11页 |
·网络流量测量的需求 | 第11-12页 |
·网络流量测量方法的分类 | 第12-15页 |
·硬件测量和软件测量 | 第12-13页 |
·主动测量和被动测量 | 第13页 |
·在线测量和离线测量 | 第13-14页 |
·局域测量和广域测量 | 第14-15页 |
·网络流量测量标准 | 第15-17页 |
·NetFlow | 第15-16页 |
·Diameter | 第16页 |
·LFAP | 第16-17页 |
·CRANE | 第17页 |
·sFlow | 第17页 |
·网络流量测量的体系结构 | 第17-18页 |
·数据采集 | 第17-18页 |
·数据管理 | 第18页 |
·数据分析 | 第18页 |
·数据呈现 | 第18页 |
·网络流量监测的手段和内容 | 第18-20页 |
·主机内嵌软件手段 | 第19页 |
·基于SNMP的手段 | 第19页 |
·基于流(Flow)的流量分析 | 第19-20页 |
·基于网络探针(Probe)的流量分析 | 第20页 |
·基于实时抓包分析的流量分析 | 第20页 |
·网络流量控制 | 第20-23页 |
·流量控制方法 | 第21页 |
·流量控制的目的 | 第21-22页 |
·流量控制的原理 | 第22-23页 |
·流量监控系统的评价标准 | 第23页 |
·有效性 | 第23页 |
·可靠性 | 第23页 |
·实时性 | 第23页 |
·流量监控系统的意义和价值 | 第23-25页 |
·科学规划和扩容 | 第24页 |
·网络运行和维护 | 第24页 |
·公平分配资源和计费 | 第24页 |
·提高网络资源的利用效率 | 第24-25页 |
·本章小结 | 第25-27页 |
第三章 网络应用的识别技术 | 第27-33页 |
·网络应用识别概述 | 第27-29页 |
·DPI技术 | 第28页 |
·DFI技术 | 第28-29页 |
·DFI技术与DPI技术比较 | 第29页 |
·常见的网络流量 | 第29-30页 |
·传统网络业务 | 第29-30页 |
·IM业务 | 第30页 |
·P2P业务 | 第30页 |
·SMTP业务 | 第30页 |
·VoIP业务 | 第30页 |
·流媒体业务 | 第30页 |
·本章小结 | 第30-33页 |
第四章 网络应用的监控以及实现 | 第33-45页 |
·流量监控概述 | 第33-34页 |
·基于Windows下的网络流量控制系统 | 第34页 |
·Linux平台下的监控方法 | 第34-43页 |
·Linux下基于内核态防火墙的原理 | 第35-36页 |
·Linux下基于内核态防火墙的开发 | 第36-41页 |
·Linux下基于用户态防火墙的原理 | 第41-42页 |
·Linux下基于用户态防火墙开发 | 第42-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第五章 网络应用的流量控制 | 第45-53页 |
·TC简介 | 第45页 |
·TC流量控制方式 | 第45-46页 |
·SFQ算法的分析及改进 | 第46-52页 |
·SFQ算法的改进DC-SFQ | 第48-51页 |
·DC-SFQ算法实验效果 | 第51-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