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导言 | 第11-13页 |
一 南京国民政府的刑事诉讼立法 | 第13-22页 |
(一) 清末民初的刑事诉讼立法概述 | 第13-15页 |
1、清末的刑事诉讼立法 | 第13-14页 |
2、民国初年的刑事诉讼立法 | 第14-15页 |
(二) 南京国民政府刑事诉讼法典的制定与颁行 | 第15-19页 |
1、1928年的《刑事诉讼法》 | 第15-17页 |
2、1935年的《刑事诉讼法》 | 第17-19页 |
(三) 法院组织法的制定与颁行 | 第19-22页 |
1、《最高法院组织法》 | 第19-20页 |
2、《法院组织法》 | 第20-22页 |
二 南京国民政府的刑事诉讼模式 | 第22-27页 |
(一) 南京国民政府的刑事诉讼模式概述 | 第22-24页 |
1、刑事诉讼模式的概念及分类 | 第22-23页 |
2、南京国民政府的刑事诉讼模式概述 | 第23-24页 |
(二) 南京国国民政府刑事诉讼模式分析 | 第24-27页 |
1、南京国民政府刑事诉讼模式的特点 | 第24-25页 |
2、南京国民政府刑事诉讼模式的理论渊源 | 第25-26页 |
3、南京国民政府刑事诉讼模式的价值取向 | 第26-27页 |
三 南京国民政府的刑事诉讼检察制度 | 第27-31页 |
(一) 检察机构设置的变化 | 第27-28页 |
(二) 检察官职权范围的变化 | 第28-31页 |
1、检察官职权的扩大 | 第28-29页 |
2、检察官职权的相对缩小 | 第29-31页 |
四 南京国民政府的刑事诉讼审判制度 | 第31-40页 |
(一) 审判机构的设置 | 第31-35页 |
1、正式法院机构的设置 | 第31-32页 |
2、县级司法审判机构的设置 | 第32-33页 |
3、特别刑事法庭的设置 | 第33-35页 |
(二) 司法官制度 | 第35-37页 |
1、司法官制度概况 | 第35-36页 |
2、司法官党化问题 | 第36-37页 |
(三) 刑事辩护制度的变革 | 第37-40页 |
1、刑事辩护制度概述 | 第37-38页 |
2、公设辩护人制度简析 | 第38-40页 |
五 南京国民政府的刑事诉讼制度之评价 | 第40-48页 |
(一) 南京国民政府刑事诉讼制度的特点 | 第40-44页 |
1、南京国民政府刑事诉讼制度现代化的整体性 | 第40-41页 |
2、南京国民政府刑事诉讼制度的传统性与现代性 | 第41-43页 |
3、南京国民政府刑事诉讼制度对司法秩序与司法效率的追求 | 第43-44页 |
(二) 南京国民政府刑事诉讼制度的历史局限性 | 第44-48页 |
1、南京国民政府刑事诉讼制度的历史局限性 | 第44-46页 |
2、南京国民政府刑事诉讼制度的启示 | 第46-48页 |
结语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