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4页 |
引论 | 第14-31页 |
第一节 说唱文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 第14-21页 |
第二节 清代说唱文学创作概况及其研究综述 | 第21-27页 |
第三节 本文的选题意义及创新 | 第27-31页 |
第一章 通俗化的道德教化——《聊斋俚曲》 | 第31-68页 |
第一节 《聊斋俚曲》的创作背景及概况 | 第31-41页 |
第二节 《聊斋俚曲》的内容 | 第41-54页 |
第三节 《聊斋俚曲》与下层社会的道德教化 | 第54-61页 |
第四节 《聊斋俚曲》的文学成就及其影响 | 第61-68页 |
第二章 清代女作家弹词(上) | 第68-108页 |
第一节 清代女作家弹词的创作概况 | 第68-79页 |
第二节 女性的社会伦理关怀与女性意识的萌发——《天雨花》 | 第79-92页 |
第三节 “女扮男装”的经典——《再生缘》 | 第92-108页 |
第三章 清代女作家弹词(下) | 第108-144页 |
第一节 侯芝的弹词改编与创作 | 第108-117页 |
第二节 邱心如和《笔生花》 | 第117-129页 |
第三节 清代的文化风气与女作家弹词的兴盛 | 第129-133页 |
第四节 女作家弹词中“女扮男装”现象的文化阐释 | 第133-144页 |
第四章 清代的道情 | 第144-166页 |
第一节 清代道情的发展概况 | 第144-148页 |
第二节 郑板桥的《道情十首》 | 第148-157页 |
第三节 徐灵胎的《洞溪道情》 | 第157-166页 |
第五章 贾凫西的“木皮词” | 第166-184页 |
第一节 清代鼓词的发展概况 | 第166-167页 |
第二节 “木皮词”对《历代史略十段锦词话》的继承 | 第167-169页 |
第三节 “木皮词”的思想内容 | 第169-177页 |
第四节 贾凫西“木皮词”的意义和影响 | 第177-184页 |
第六章 满汉文化背景下的说唱文学创作——子弟书(存纲) | 第184-185页 |
第一节 子弟书概述 | 第184页 |
第二节 子弟书的重要作家、作品 | 第184页 |
第三节 子弟书对戏曲、小说的改编和再创作 | 第184页 |
第四节 子弟书的艺术成就 | 第184页 |
第五节 子弟书的文学史意义 | 第184-185页 |
结语 | 第185-188页 |
参考文献 | 第188-196页 |
致谢 | 第196-19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198-199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1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