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肿瘤学论文--耳鼻咽喉肿瘤论文--咽肿瘤论文

鼻咽癌抑瘤基因BRD7的转录调控研究

一、中文摘要第1-10页
二、英文摘要第10-20页
三、英文缩略词表第20-21页
四、论文正文第21-116页
 前言第21-27页
 第一章 BRD7基因启动子的克隆及功能研究第27-55页
  第一节:材料与方法第27-36页
   1.材料与试剂第27-29页
   ·主要实验仪器第27页
   ·细胞第27页
   ·菌株和载体第27-28页
   ·试剂第28页
   ·抗体第28页
   ·试剂盒第28页
   ·引物第28-29页
   2.方法第29-36页
   ·生物信息学分析第29页
     ·BRD7基因候选启动子区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第29页
     ·BRD7基因转录起始位点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第29页
     ·BRD7基因调控区转录因子结合位点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第29页
   ·细胞培养第29-30页
   ·细胞总RNA的抽提第30页
   ·差异RT-PCR第30-31页
   ·调控区长片段的克隆及其荧光素酶报告载体的构建第31页
   ·缺失突变体荧光素酶报告载体的构建第31-33页
   ·细胞转染及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活性分析第33页
   ·凝胶迁移率实验(EMSA)第33-34页
   ·染色质免疫共沉淀实验第34-36页
  第二节:结果第36-51页
   1.不同细胞株中BRD7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不同第36-37页
   2.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BRD7基因调控区的结构特征第37-44页
   ·BRD7基因启动子区的生物信息学预测结果第37-38页
   ·BRD7基因转录起始位点的生物信息学预测结果第38-42页
   ·BRD7基因调控区转录因子结合位点的生物信息学预测结果第42-44页
   3.BRD7基因长片段调控序列-711/+496具有与SV40启动子同等强度的活性第44-45页
   4.克隆和鉴定BRD7基因近距离启动子序列第45-48页
   5.凝胶迁移率实验确定BRD7基因必需启动子区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第48-50页
   6.染色质免疫共沉淀实验确定BRD7基因必需启动子区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第50-51页
  第三节:分析与讨论第51-55页
 第二章 BRD7启动子区顺式作用元件和反式作用因子的鉴定及功能研究第55-90页
  第一节:材料与方法第55-63页
   1.材料与试剂第55-57页
   ·主要实验仪器第55页
   ·细胞第55页
   ·菌株和载体第55页
   ·试剂第55-56页
   ·抗体第56页
   ·所有引物是由在线软件Primer3设计第56-57页
   ·野生型、突变型BRD7基因启动子序列第57页
   2.方法第57-63页
   ·细胞培养第57页
   ·构建荧光素酶报告载体第57-58页
   ·构建绿色荧光蛋白报告载体第58页
   ·构建pCMV-HA/c-Myc、pCMV-HA/E2F6、pCMV-HA/Sp1和pRNAT-U6.1/neo/Sic-Myc表达质粒第58-59页
   ·建立稳定表达siRNA-c-Myc的鼻咽癌细胞系第59页
   ·细胞转染及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活性分析第59页
   ·绿色荧光蛋白活体表达水平检测第59页
   ·Western blot分析第59-60页
   ·EMSA和Supershift实验第60页
   ·免疫共沉淀实验第60-61页
   ·间接免疫荧光法考察c-Myc与Sp1蛋白因子的亚细胞共定位第61页
   ·Mithramycin A处理第61页
   ·RT-PCR实验第61-62页
   ·实时定量PCR(Real time-PCR)第62-63页
  第二节:结果第63-86页
   1.定位BRD7最小启动子片段-266/-212第63-64页
   2.利用绿色荧光蛋白报告载体进一步验证BRD7基因的最小启动子片段-266/-212的启动活性第64-66页
   3.BRD7基因的最小启动子选择性地在c-Myc表达缺失的细胞中发挥启动活性第66-68页
   4.转录因子Sp1、c-Myc特异性地结合于BRD7最小启动子区第68-69页
   5.c-Myc大幅度地下调BRD7基因启动子活性第69-71页
   6.c-Myc下调BRD7基因的内源性mRNA表达水平第71-72页
   7.建立特异性封闭内源性c-Myc表达的鼻咽癌细胞系第72-73页
   8.封闭内源性c-Myc的表达提高BRD7基因启动子活性第73-74页
   9.封闭内源性c-Myc的表达能提高BRD7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第74-75页
   10.在鼻咽癌细胞中封闭内源性c-Myc的表达上调了关键miRNA分子的表达水平第75-79页
   11.突变MYC-MAX/Sp1结合位点上调BRD7基因启动子的活性第79-80页
   12.转录因子Sp1增强BRD7基因启动子活性第80页
   13.光辉酶素A(Mithramycin A)抑制BRD7基因启动子活性和内源性表达第80-82页
   14.蛋白因子c-Myc与Sp1在鼻咽癌5-8F细胞中存在交互作用第82-83页
   15.转录因子E2F6对BRD7基因最小启动子活性不具有调节作用第83-84页
   16.BRD7基因最小启动子区E2F6结合位点仍具有活性功能第84-86页
  第三节:分析与讨论第86-90页
 第三章 DNA甲基化抑制BRD7基因的表达,去甲基化恢复其表达第90-116页
  第一节:材料与方法第90-94页
   1.材料与试剂第90页
   ·主要实验仪器第90页
   ·细胞第90页
   ·菌株和载体第90页
   ·鼻咽癌组织及正常人外周血标本第90页
   ·试剂第90页
   2.方法第90-94页
   ·BRD7基因5’上游调控区CpG岛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第90-91页
   ·基因组DNA的提取第91页
   ·基因组DNA的亚硫酸氢钠修饰第91-92页
   ·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引物设计及反应参数第92页
   ·MSP-PCR产物的序列分析第92页
   ·5-脱氧杂氮胞苷(ADC)、曲古抑菌素A(TSA)干预第92-93页
   ·CpG甲基化酶SssI处理第93-94页
  第二节:结果第94-111页
   1.BRD7基因启动子区为一CpG岛第94-95页
   2.BRD7基因启动子在鼻咽癌细胞中呈部分甲基化状态,DNA甲基化抑制BRD7基因的表达第95-97页
   3.DNA甲基化涉及BRD7基因启动子区多个转录因子结合位点第97-98页
   4.DNA甲基化抑制Sp1/MYC-MAX、E2F-6结合位点与其相应转录因子的结合第98-100页
   5.SssI甲基转移酶使BRD7基因启动子报告载体在鼻咽癌细胞中失去启动活性第100-102页
   ·-脱氧杂氮胞苷能逆转鼻咽癌细胞中BRD7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第102-103页
   7.不同浓度的ADC、TSA对鼻咽癌细胞中BRD7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不同第103-105页
   ·—脱氧杂氮胞苷对鼻咽癌5-8F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第105-107页
   ·—脱氧杂氮胞苷上调了鼻咽癌5-8F细胞中关键miRNA分子的表达水平第107-110页
   10.鼻咽癌病人BRD7基因启动子甲基化频率高于正常人群第110-111页
  第三节:分析与讨论第111-116页
五、结论第116-117页
六、参考文献第117-124页
七、综述一第124-140页
八、综述二第140-154页
九、附件第154-171页
十、致谢第171-172页
十一、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第172-175页

论文共1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ZrN涂层刀具的设计开发及其切削性能研究
下一篇:HBV相关性肝细胞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差异蛋白质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