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绪论 | 第9-13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9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三) 关键词释义 | 第10-11页 |
(四) 文献综述及研究方法 | 第11-13页 |
一、动画"拟人化"思维的由来 | 第13-15页 |
(一) 相似性 | 第13页 |
(二) 约定性 | 第13-15页 |
二、动画人物拟人化普遍的实用意义 | 第15-21页 |
(一) 叙事题材有所拓展 | 第15-17页 |
(二) 叙事矛盾冲突的扩展 | 第17-19页 |
(三) 娱乐元素的增添 | 第19-21页 |
三、动画电影中的拟人角色在中美两国文化体系下的分别表现 | 第21-51页 |
(一) 研究对象的选择 | 第21页 |
(二) 角色"人化"程度的不同 | 第21-33页 |
(三) 差异产生的原因 | 第33-51页 |
四、观众面临的文化差异 | 第51-56页 |
(一) 异文化圈的认可问题 | 第51-53页 |
(二) 文化圈的碰撞: 认可和趋同 | 第53-56页 |
结语 | 第56-57页 |
附录 | 第57-63页 |
注释 | 第63-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后记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