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机械、仪表工业论文--机械制造工艺论文--计算机集成制造论文

面向网络化制造的智能监控技术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2页
1 绪论第12-27页
   ·网络化制造的特性第12-13页
   ·网络化制造系统的体系结构及发展趋势第13-16页
     ·网络化制造系统的体系结构第13-14页
     ·网络化制造系统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第14-16页
   ·面向网络化制造的智能监控研究现状第16-21页
     ·网络化制造中机电设备远程控制研究概述第16-19页
     ·面向网络化制造的机电设备远程故障诊断研究概述第19-21页
   ·需求分析第21-23页
   ·论文课题背景及特色第23-27页
     ·课题背景和研究意义第23页
     ·技术路线第23-24页
     ·研究内容第24-27页
2 面向网络化制造的设备智能监控系统及其关键技术第27-40页
   ·网络环境下设备智能监控系统体系结构第27-31页
     ·应用工具集第27-29页
     ·功能系统第29-30页
     ·数据服务中心第30页
     ·工业现场第30-31页
   ·关键系统与技术第31-39页
     ·基于互联网的机电设备远程实时控制第31-35页
     ·机电设备的远程状态检测与故障诊断第35-38页
     ·基于互联网的远程服务体系第38-39页
   ·小结第39-40页
3 基于Web技术的远程监控系统第40-49页
   ·引言第40页
   ·网络控制系统的性能分析第40-43页
     ·网络控制系统的时延和拥塞问题第40-41页
     ·网络控制系统的稳定性问题第41页
     ·网络控制系统的工作时序分析第41-42页
     ·网络控制系统的采样周期与控制周期第42-43页
   ·基于WEB的远程监控系统第43-47页
     ·系统结构第43-44页
     ·系统原理第44-45页
     ·系统使能关键技术第45-47页
   ·小结第47-49页
4 基于H_∞鲁棒控制理论的远程实时控制系统第49-61页
   ·引言第49页
   ·系统模型第49-50页
   ·被控对象——电液位置伺服系统建模第50-52页
     ·电液位置伺服系统原理第50页
     ·电液位置伺服系统建模第50-52页
   ·基于H_∞技术的鲁棒控制方案第52-55页
     ·灵敏度最小化问题第52-53页
     ·H_∞范数与系统输入输出的关系第53-54页
     ·H_∞标准设计问题第54页
     ·基本定理第54页
     ·加权函数的选取原则第54-55页
   ·H_∞控制器设计实例第55-57页
   ·H_∞控制器仿真研究第57-60页
   ·小结第60-61页
5 液气压现场设备单元的智能控制技术第61-72页
   ·引言第61页
   ·现场设备智能控制单元级模型第61-62页
   ·基于PLC的开关型监控系统第62-66页
     ·OEPCS系统的工艺要求及结构第63页
     ·液压系统原理第63-64页
     ·通断电液控制第64-66页
   ·基于PC的模拟型监控系统第66-71页
     ·AFSCSBVI系统第66页
     ·硬件组成第66-67页
     ·软件设计及特点第67页
     ·基于单神经元自适应PID控制方案第67-71页
   ·小结第71-72页
6 基于人工免疫机理的设备单元的故障诊断方法研究第72-87页
   ·引言第72页
   ·生物免疫系统与免疫应答过程第72-74页
   ·免疫系统的特征与启示第74-75页
   ·人工免疫系统第75-79页
     ·免疫网络第75-76页
     ·人工免疫系统建模第76-79页
   ·人工免疫算法第79-84页
     ·算法步骤第79-82页
     ·人工免疫算法与遗传算法的比较第82-83页
     ·人工免疫系统与神经网络算法的比较第83-84页
   ·应用实例第84-86页
     ·液压泵壳体振动理论模型第84-85页
     ·基于人工免疫的故障识别实验模拟第85-86页
   ·小结第86-87页
7 气动力伺服控制系统的智能容错控制技术研究第87-99页
   ·前言第87页
   ·智能容错控制的基本结构及原理第87-88页
   ·基于多模冗余的智能容错控制技术第88-91页
     ·多模冗余系统的分类第89页
     ·多模冗余智能容错控制方案第89-90页
     ·冗余度的配置第90-91页
   ·基于多模冗余智能容错系统的可靠性分析第91-95页
     ·可靠性指标第91-92页
     ·并联系统可靠性模型第92-93页
     ·旁联系统可靠性模型第93-94页
     ·表决系统可靠性模型第94-95页
   ·应用实例第95-98页
     ·硬件冗余容错第95-96页
     ·软件冗余容错第96-97页
     ·AFSCS系统的可靠性第97-98页
   ·小结第98-99页
8 基于多Agent原理的远程智能故障诊断系统第99-113页
   ·引言第99页
   ·远程智能故障诊断系统第99-101页
     ·系统功能结构第99-101页
     ·远程故障诊断流程第101页
   ·Agent及多Agent的原理及功能模块分析第101-103页
     ·Agent及多Agent原理第101-102页
     ·Agent的功能模块分析第102-103页
   ·远程智能故障诊断的多Agent模式第103-112页
     ·基本定义第103-104页
     ·多Agent诊断系统模型第104-107页
     ·多Agent协调机制第107-108页
     ·多Agent诊断任务分解与控制策略第108-110页
     ·多Agent通讯机制第110页
     ·多Agent智能诊断系统的实现工具与技术第110-112页
   ·小结第112-113页
9 原型系统开发与运行示例第113-129页
   ·原型系统总体结构及功能第113页
   ·开发环境第113-114页
   ·系统软件实现第114-124页
     ·基于USB接口的视频采集技术第114-116页
     ·PLC与上位机的远程通信技术及协议第116-120页
     ·Socket编程第120-121页
     ·缓冲区PN(PetriNet)模型及算法实现第121-124页
     ·Delphi中ActiveX的创建第124页
   ·系统运行示例第124-128页
     ·现场设备智能监控第124-127页
     ·基于WEB的远程监控第127-128页
   ·小结第128-129页
10 总结与展望第129-139页
   ·研究总结第129-130页
   ·研究创新点第130-131页
   ·研究展望第131-139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39-140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情况第140-142页
致谢第142页

论文共14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混凝土水饱和系数影响因素的研究
下一篇:铁路货车滚动轴承压装系统仿真分析与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