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信托收益所得税法律制度的基本问题 | 第1-34页 |
一、 信托的概念与特征 | 第9-12页 |
二、 信托的种类 | 第12-21页 |
(一) 法定信托与推定信托 | 第13-15页 |
(二) 明示信托与默示信托 | 第15-17页 |
(三) 私益信托与公益信托 | 第17页 |
(四) 金钱信托与非金钱信托 | 第17-18页 |
(五) 信托的一些其他分类 | 第18-21页 |
三、 信托收益所得税的概念与特征 | 第21-31页 |
(一) 所得税的概念与特征 | 第21-23页 |
(二) 信托收益所得税的概念、内容及特征 | 第23-31页 |
四、 信托收益所得税法律制度的作用 | 第31-34页 |
(一) 信托收益所得税是防止国家税收流失的重要手段 | 第31页 |
(二) 信托收益所得税是保证信托当事人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 | 第31页 |
(三) 信托收益所得税是聚集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手段 | 第31-32页 |
(四) 信托收益所得税具有促进社会公益事业、增进社会共同福利的作用 | 第32-34页 |
第二章 英美法国家信托收益所得税法律制度评介 | 第34-104页 |
第一节 英国信托收益所得税法律制度评介 | 第34-51页 |
一、 英国信托收益所得税法律制度概述 | 第34-35页 |
二、 英国所得税法中的信托定义 | 第35-36页 |
三、 信托收益所得税纳税义务的分配 | 第36-39页 |
(一) 信托作为独立的纳税主体 | 第36页 |
(二) 纳税义务由信托与受益人分担 | 第36-37页 |
(三) 委托人作为纳税主体 | 第37-38页 |
(四) 受益人税款请求返还机制 | 第38-39页 |
四、 英国信托收益所得税中的反避税立法 | 第39-49页 |
(一) 英国信托收益所得税立法历史考察 | 第39-43页 |
(二) 对累积收入的立法考察 | 第43-45页 |
(三) 通过向未成年子女转移收入避税的立法考察 | 第45-48页 |
(四) 小结 | 第48-49页 |
五、 英国信托收益所得税法律制度评价 | 第49-51页 |
第二节 美国信托收益所得税法律制度评介 | 第51-72页 |
一、 美国信托收益所得税法律制度概述 | 第52-53页 |
二、 美国所得税法上的信托定义 | 第53-56页 |
(一) 税法上信托关系的确定 | 第53-55页 |
(二) 区别对待“商业信托”(businesstrusts)原则 | 第55-56页 |
三、 信托收益所得税的纳税义务分配 | 第56-66页 |
(一) 信托作为纳税人 | 第56-58页 |
(二) 信托作为管道实体(conduit) | 第58-61页 |
(三) 委托人作为纳税主体——委托人信托(grantortrust) | 第61-64页 |
(四) 对与死者相关的收入(IRD)的特殊处理 | 第64-66页 |
四、 信托与其受益人间的财产处分 | 第66-68页 |
(一) 基数 | 第66页 |
(二) 统一基数 | 第66页 |
(三) 信托与其受益人间的财产处分 | 第66-68页 |
五、 信托终止时的所得税问题 | 第68-69页 |
(一) 信托的终止 | 第68页 |
(二) 超额损失和减免 | 第68-69页 |
(三) 可撤销信托作为委托人遗产的一部分 | 第69页 |
六、 美国信托收益所得税法律制度评价 | 第69-72页 |
第三节 加拿大信托所得税法律制度评介 | 第72-86页 |
一、 加拿大信托收益所得税法律制度概述 | 第72页 |
二、 加拿大所得税法对信托的定义 | 第72-76页 |
(一) 一般分类 | 第72-73页 |
(二) 遗产与信托不做区分 | 第73-74页 |
(三) 遗嘱信托与生前信托税收地位的差异 | 第74-75页 |
(四) 进行商业活动的信托 | 第75页 |
(五) 公益信托. | 第75-76页 |
三、 信托收益所得税纳税义务的分配 | 第76-79页 |
(一) 信托作为纳税主体 | 第76-77页 |
(二) 优先受益人选择机制(preferred beneficiary election) | 第77-78页 |
(三) 受益人作为纳税主体 | 第78-79页 |
四、 受益人收益的转移及信托收益的特殊分配 | 第79-83页 |
(一) 信托收益的转移 | 第79-81页 |
(二) 非居民受益人的收入分配 | 第81页 |
(三) 非目前分配的信托收入 | 第81-82页 |
(四) 前累积收入的分配 | 第82页 |
(五) 对未成年受益人何时分配信托收入 | 第82-83页 |
五、 向信托进行的财产转移 | 第83-84页 |
六、 加拿大信托收益所得税法律制度评价 | 第84-86页 |
第四节 新西兰信托收益所得税法律制度评介 | 第86-104页 |
一、 新西兰信托收益所得税法律制度概述 | 第86-87页 |
二、 新西兰所得税法上信托的定义 | 第87-89页 |
三、 信托收益所得税纳税义务的分配 | 第89-93页 |
(一) 信托不是纳税主体 | 第89页 |
(二) 受益人所得 | 第89-92页 |
(三) 受托人所得 | 第92-93页 |
四、 信托收益分配中特殊问题的处理 | 第93-97页 |
(一) 来自国外的受益人所得 | 第93页 |
(二) 支付给受益人的所得出自信托资本或累积所得 | 第93-94页 |
(三) 具有完全行为能力的受益人 | 第94-95页 |
(四) “代表”受益人支付的所得 | 第95页 |
(五) 给予受益人免税收益(”freeoftax”) | 第95-96页 |
(六) 再信托(sub-settlements) | 第96-97页 |
五、 与信托相关的资产转让. | 第97-102页 |
(一) 信托形成:资本资产. | 第97页 |
(二) 股票交易及其相关资产 | 第97页 |
(三) 债务免除 | 第97-99页 |
(四) 受赠财产. | 第99页 |
(五) 土地交易 | 第99页 |
(六) 合作人与土地买卖. | 第99-100页 |
(七) 合作人之间的土地转让. | 第100页 |
(八) 合作受托人的土地继承 | 第100页 |
(九) 被继承财产的收益和资本. | 第100-101页 |
(十) 婚姻协议 | 第101页 |
(十一) 实物收益 | 第101-102页 |
六、 新西兰信托收益所得税法律制度评价 | 第102-104页 |
第三章 中国信托收益所得税法律制度建立的思考 | 第104-123页 |
一、 中国信托收益所得税法律制度立法原则的思考 | 第105-116页 |
(一) 税负从轻原则 | 第105-108页 |
(二) 适度防止利用信托避税的原则 | 第108-114页 |
(三) 避免双重征税原则 | 第114-116页 |
二、 中国信托收益所得税一些具体制度的建立构想 | 第116-123页 |
(一) 中国信托收益所得税法律体系的构想 | 第116-117页 |
(二) 确定信托纳税主体的构想 | 第117-118页 |
(三) 按照个人所得税征收信托收益所得税的具体构想 | 第118-121页 |
(四) 按照企业所得税征收信托收益所得税的构想 | 第121-123页 |
结论 | 第123-124页 |
参考书目 | 第124-132页 |
后记 | 第13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