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绪论 | 第7-12页 |
一、概述 | 第7-8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8-12页 |
第一章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概述 | 第12-17页 |
第一节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概念及特征 | 第12-15页 |
一、影响力的概念 | 第12-13页 |
二、《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关于影响力交易罪的概念 | 第13页 |
三、我国刑法中关于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概念 | 第13-14页 |
四、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特征 | 第14-15页 |
第二节 我国利用影响力受贿罪与《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中影响力交易罪之比较 | 第15-16页 |
第三节 增设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意义 | 第16-17页 |
第二章 世界各国对我国的立法启示 | 第17-21页 |
第一节 未规定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国家立法 | 第17-19页 |
一、德国 | 第17-18页 |
二、日本 | 第18-19页 |
第二节 规定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国家立法 | 第19-21页 |
一、新加坡 | 第19页 |
二、西班牙 | 第19页 |
三、匈牙利 | 第19-20页 |
四、法国 | 第20-21页 |
第三章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立法缺失与完善 | 第21-47页 |
第一节 本罪的法益与犯罪对象 | 第21-27页 |
一、利用影响力受贿罪侵犯的法益 | 第21-23页 |
二、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犯罪对象 | 第23-27页 |
第二节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构成要件 | 第27-37页 |
一、“构成要件该当性”在定罪中的理论分析 | 第27-28页 |
二、本罪犯罪主体的严谨性、合理性和科学性分析 | 第28-34页 |
三、本罪实行行为方面的严谨性、合理性和科学性分析 | 第34-37页 |
第三节 本罪的罪名结构问题 | 第37-41页 |
一、罪刑法定原则在具体罪名中的理论意义 | 第37-40页 |
二、没有对相应的行贿行为进行规范,罪名结构失衡 | 第40-41页 |
第四节 本罪在司法适用方面的研究 | 第41-47页 |
一、刑法的公正性的现实意义 | 第41页 |
二、本罪在具体认定中容易成为国家工作人员出罪的依据 | 第41-43页 |
三、共同犯罪中定罪规则存在内部矛盾 | 第43-47页 |
结论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