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 第1-5页 |
中文摘要 | 第5-8页 |
Abstract | 第8-1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53页 |
·研究背景 | 第16-17页 |
·微孔沸石分子筛 | 第17-23页 |
·微孔分子筛的结构与定义 | 第17-19页 |
·微孔分子筛的合成方法 | 第19-20页 |
·微孔分子筛的形成机理 | 第20-21页 |
·微孔分子筛的性质和应用 | 第21-23页 |
·介孔氧化硅与硅酸盐材料 | 第23-31页 |
·介孔材料概述 | 第23-24页 |
·介孔氧化硅材料的研究进展 | 第24-27页 |
·介孔硅材料的形成 | 第27-30页 |
·介孔硅材料的稳定性 | 第30-31页 |
·多级孔分子筛 | 第31-35页 |
·概述 | 第31-32页 |
·多级孔分子筛的合成方法 | 第32-35页 |
·本论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53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53-56页 |
·主要原料与试剂 | 第53-54页 |
·表征方法和测试仪器 | 第54-56页 |
·X射线粉末衍射(XRD)表征 | 第54页 |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表征 | 第54页 |
·比表面积和孔结构测定(BET) | 第54页 |
·差热及热失重(DTA-TGA)分析 | 第54页 |
·固体铝核磁(MAS NMR) | 第54-55页 |
·电镜表征 | 第55页 |
·程序升温脱附(TPD)分析 | 第55页 |
·反应评价 | 第55-56页 |
第三章 以氢氧化物为硬模板剂合成一维(1 D)形态Silicalite-1 | 第56-74页 |
·引言 | 第56-58页 |
·实验部分 | 第58-59页 |
·以氢氧化钙为模板剂合成B-Silicalite-1 | 第58页 |
·以氢氧化铜为模板剂合成C-Silicalite-1 | 第58-59页 |
·Silicalite-1 的合成 | 第59页 |
·合成分子筛的表征 | 第59-69页 |
·B-Silicalite-1 分子筛的表征 | 第59-66页 |
·C-Silicalite-1 分子筛的表征 | 第66-69页 |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第四章 以非表面活性剂葡萄糖为模板剂合成介孔和微孔-介孔新型材料 | 第74-100页 |
·引言 | 第74-75页 |
·实验部分 | 第75-76页 |
·以葡萄糖为模板剂合成新型介孔材料 | 第75页 |
·微孔-介孔分子筛的合成 | 第75-76页 |
·合成材料的表征 | 第76-96页 |
·新型介孔材料R-x的表征 | 第76-83页 |
·微孔-介孔分子筛G-n的表征 | 第83-96页 |
·本章小结 | 第96页 |
参考文献 | 第96-100页 |
第五章 以尿素为模板剂原位合成微孔-介孔材料 | 第100-120页 |
·引言 | 第100-101页 |
·实验部分 | 第101-102页 |
·加入不同量尿素合成微孔-介孔材料 | 第101页 |
·不加氟离子合成材料 | 第101页 |
·改变晶化时间合成微孔-介孔材料 | 第101-102页 |
·合成材料的表征 | 第102-116页 |
·UR-x分子筛的表征 | 第102-109页 |
·考察氟离子对合成材料的影响 | 第109-110页 |
·UC-x分子筛的表征 | 第110-116页 |
·本章小结 | 第116-117页 |
参考文献 | 第117-120页 |
第六章 总结 | 第120-122页 |
作者简历及已发表和待发的文章 | 第122-125页 |
致谢 | 第12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