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7-9页 |
第一章 网络表达自由概述 | 第9-15页 |
第一节 网络表达自由的概念 | 第9-10页 |
一、表达自由的含义 | 第9-10页 |
二、网络表达自由的含义 | 第10页 |
第二节 网络与网络表达的特点 | 第10-12页 |
一、网络的特点 | 第10-11页 |
二、网络表达的特点 | 第11-12页 |
第三节 网络表达自由的价值 | 第12-15页 |
一、社会民主的标志 | 第12-13页 |
二、促进和保障人权 | 第13页 |
三、追求真理的途径 | 第13页 |
四、促进个人价值的自我实现 | 第13-14页 |
五、有利于加强民主监督 | 第14页 |
六、有利于疏导社会矛盾 | 第14-15页 |
第二章 网络表达自由的保护和限度问题 | 第15-23页 |
第一节 网络表达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 | 第15-19页 |
一、"人肉搜索"所引发"网络暴力"对名誉权、隐私权的侵害 | 第15-18页 |
二、网络表达可能带来的其他负面影响 | 第18-19页 |
第二节 网络表达自由的有限性问题 | 第19-23页 |
一、有限的网络表达自由 | 第19-20页 |
二、对网络表达进行适当规制的必要性 | 第20-21页 |
三、网络言论表达自由行使的界限 | 第21-23页 |
第三章 政府网络信息治理概念及外国相关规定 | 第23-30页 |
第一节 政府网络信息治理 | 第23-25页 |
一、政府互联网信息治理的含义 | 第23-24页 |
二、网络信息治理中规制网络表达与保障网络表达自由的关系 | 第24-25页 |
第二节 美国、德国的法律制度及应用情况 | 第25-30页 |
一、美国 | 第25-27页 |
二、德国 | 第27-28页 |
三、美国、德国对网络表达自由保护的比较 | 第28-30页 |
第四章 我国网络信息治理中对网络言论表达的规定 | 第30-35页 |
第一节 我国的立法现状 | 第30-31页 |
第二节 我国网络信息治理立法所面临的问题 | 第31-35页 |
一、立法和技术层面,制度和规定不尽完善 | 第31-33页 |
二、网络社会、网民群体层面,面临因不信任而产生的思想抵触情绪 | 第33-35页 |
第五章 我国改进、完善相关法律制度的思考和展望 | 第35-44页 |
第一节 正确认识政府对网络表达开展信息治理的必要性 | 第35-37页 |
一、网络空间与政府管理的密切关系 | 第35-36页 |
二、政府对网络表达实施适当监管的必要性 | 第36-37页 |
第二节 政府规制网络表达的法律适用原则 | 第37-39页 |
一、法律保留原则 | 第37-38页 |
二、比例原则 | 第38页 |
三、公共利益原则 | 第38-39页 |
四、法律规定明确精准原则 | 第39页 |
第三节 健全完善我国政府网络信息治理的建议 | 第39-44页 |
一、立法、行政机关应找准网络信息治理的定位 | 第39-41页 |
二、健全、完善相关法律规定和监管制度 | 第41-43页 |
三、提升国民的整体素养,营造健康有序的网络空间 | 第43-44页 |
结语 | 第44-45页 |
注释 | 第45-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后记 | 第50-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