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致谢 | 第7-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0页 |
·虚拟制造产生的背景 | 第12-14页 |
·经济的发展是直接动力 | 第12-13页 |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虚拟制造的出现成为可能 | 第13页 |
·世界政治局势的转变为虚拟制造发展提供更广阔空间 | 第13-14页 |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我国制造业现状 | 第14页 |
·研究虚拟制造的意义 | 第14-15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9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课题的提出 | 第19-20页 |
第二章 虚拟制造及其特点 | 第20-27页 |
·传统的制造模式 | 第20页 |
·传统的制造模式开发流程 | 第20页 |
·传统制造模式存在的问题 | 第20页 |
·虚拟制造的定义 | 第20-21页 |
·虚拟制造的提出 | 第20-21页 |
·虚拟制造的定义 | 第21页 |
·虚拟制造的分类 | 第21-22页 |
·以设计为中心的虚拟制造 | 第22页 |
·以生产为中心的虚拟制造 | 第22页 |
·以控制为中心的虚拟制造 | 第22页 |
·虚拟制造的特点 | 第22-23页 |
·虚拟的产品及制造环境 | 第22页 |
·分布式的协同工作环境 | 第22-23页 |
·柔性的组织形式 | 第23页 |
·建模与仿真 | 第23页 |
·虚拟制造与实际制造的关系 | 第23-24页 |
·虚拟制造的技术基础 | 第24-25页 |
·虚拟制造的功能要求 | 第25-26页 |
·虚拟制造的理论体系 | 第26-27页 |
·开放机理 | 第26页 |
·分布机理 | 第26页 |
·动态机理 | 第26页 |
·并行机理 | 第26页 |
·集成机理 | 第26页 |
·人机和谐机理 | 第26-27页 |
第三章 虚拟制造的主要支撑技术 | 第27-41页 |
·建模技术 | 第27-32页 |
·模型分类 | 第27-28页 |
·虚拟制造对模型的要求 | 第28-29页 |
·模型的层次关系 | 第29-30页 |
·主要建模方法 | 第30-32页 |
·仿真技术 | 第32-34页 |
·加工过程仿真 | 第33页 |
·虚拟加工 | 第33-34页 |
·虚拟现实技术 | 第34-37页 |
·虚拟现实技术的形成与发展 | 第34页 |
·虚拟现实技术的特征 | 第34-35页 |
·虚拟现实系统的分类 | 第35页 |
·虚拟现实系统的组成 | 第35页 |
·虚拟现实工具 | 第35-37页 |
·其它相关技术 | 第37-41页 |
·精益生产 | 第37页 |
·并行工程 | 第37-38页 |
·敏捷制造 | 第38-39页 |
·绿色制造 | 第39-40页 |
·智能制造 | 第40-41页 |
第四章 虚拟制造在制造业中的应用 | 第41-63页 |
·产品设计 | 第41-45页 |
·产品的外形设计 | 第41页 |
·产品的广告与漫游 | 第41-42页 |
·产品装配仿真 | 第42-44页 |
·布局设计 | 第44-45页 |
·模具制造 | 第45页 |
·产品加工 | 第45-48页 |
·加工工艺仿真 | 第45-46页 |
·加工过程仿真 | 第46页 |
·企业生产过程仿真与优化 | 第46页 |
·钢管行业 | 第46-47页 |
·家电生产 | 第47-48页 |
·产品及生产线测试 | 第48-50页 |
·虚拟样机和产品工作性能评测 | 第48页 |
·虚拟质量检测 | 第48-49页 |
·虚拟仪器VI(Virtual Instruments) | 第49页 |
·生产线诊断 | 第49-50页 |
·虚拟企业 | 第50-53页 |
·虚拟企业的特点 | 第51-52页 |
·虚拟企业的必要条件 | 第52-53页 |
·虚拟制造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实例研究 | 第53-63页 |
·基于CATIA的虚拟零件设计 | 第53-57页 |
·基于CATIA的虚拟装配设计 | 第57-59页 |
·基于CAXA的可乐瓶底模具的虚拟加工 | 第59-63页 |
第五章 我国虚拟制造技术发展策略及建议 | 第63-73页 |
·我国发展制造业的重要性 | 第63-64页 |
·二十一世纪制造业的重要性 | 第63-64页 |
·制造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 第64页 |
·虚拟制造技术尚存在的问题 | 第64-66页 |
·我国虚拟制造技术发展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 第66-67页 |
·我国发展虚拟制造技术的策略及建议 | 第67-73页 |
·高度重视和全面规划 | 第67页 |
·实施和完善基础工程 | 第67-68页 |
·以企业需求为切入点,逐步推广虚拟制造技术 | 第68页 |
·立足实用,稳步发展 | 第68页 |
·企业方面 | 第68-70页 |
·政府方面 | 第70页 |
·科研方面 | 第70-71页 |
·加强同国外有关研究机构的联系 | 第71页 |
·重视人才培养 | 第71-73页 |
第六章 总结 | 第73-74页 |
·研究成果 | 第73页 |
·后续研究方向建议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