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靠性技术在内燃机车制动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致谢 | 第1-6页 |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1 引言 | 第11-14页 |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11页 |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论文研究的思路和框架 | 第12-14页 |
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 第14-24页 |
·可靠性技术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页 |
·内燃机发展 | 第15-19页 |
·国外的发展 | 第15-16页 |
·国内的发展 | 第16页 |
·东风系列机车 | 第16-19页 |
·制动系统 | 第19-24页 |
·制动机发展 | 第19页 |
·制动系统组成 | 第19-20页 |
·空气制动机构成 | 第20-23页 |
·研究意义 | 第23-24页 |
3 可靠性分析技术 | 第24-32页 |
·可靠性概述 | 第24-26页 |
·可靠性定义 | 第24页 |
·可靠性因素 | 第24-25页 |
·可靠性的基本指标 | 第25-26页 |
·故障树分析技术 | 第26-30页 |
·故障树 | 第26-28页 |
·建树流程及算法 | 第28-30页 |
·故障模式影响分析 | 第30页 |
·危害性分析 | 第30-32页 |
4 可靠性综合分析技术及其应用 | 第32-47页 |
·可靠性综合分析法 | 第32-33页 |
·关键技术分析 | 第32-33页 |
·FTA分析 | 第33-44页 |
·构建故障树 | 第34-38页 |
·计算结果 | 第38-44页 |
·结果分析及建议 | 第44页 |
·CA分析 | 第44-46页 |
·危害性矩阵图解法 | 第44-45页 |
·结果分析 | 第45-46页 |
·小结 | 第46-47页 |
5 模糊综合评价法及其应用 | 第47-59页 |
·模糊可靠性 | 第47-48页 |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 第48-51页 |
·模糊综合评价 | 第48页 |
·模糊集理论研究 | 第48-49页 |
·权重方法 | 第49-51页 |
·联系数方法 | 第51-52页 |
·多集模糊综合评价 | 第52-58页 |
·模糊综合评价因素集 | 第52-53页 |
·建立体系的评价集 | 第53页 |
·评价矩阵 | 第53页 |
·评价因素权重 | 第53-54页 |
·多集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 第54-57页 |
·结果分析与建议 | 第57-58页 |
·小结 | 第58-59页 |
6 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分析应用研究 | 第59-67页 |
·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分析概述 | 第59页 |
·RCMA分析方法 | 第59-60页 |
·分析流程 | 第60-63页 |
·系统的重要部件 | 第60页 |
·修理级别分析 | 第60-62页 |
·逻辑决断分析 | 第62-63页 |
·实例应用 | 第63-66页 |
·计算过程 | 第63-66页 |
·结果分析 | 第66页 |
·小结 | 第66-67页 |
7 结论 | 第67-69页 |
·主要研究结果 | 第67-68页 |
·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2页 |
作者简历 | 第72-74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