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一章 引论 | 第7-19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7-8页 |
·基本概念的解释和相关研究文献分析 | 第8-11页 |
·公共领域与网上公共领域 | 第8-10页 |
·网上公共领域的分类 | 第10-11页 |
·本研究的目的、方法及内容框架 | 第11-19页 |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研究方法与研究程序 | 第11-16页 |
·预计突破的难题和创新之处 | 第16页 |
·内容框架 | 第16-19页 |
第二章 网上公共领域的存在结构 | 第19-52页 |
·扎根理论研究所抽取的网上公共领域样本 | 第19-20页 |
·关于存在结构的质性考察 | 第20-47页 |
·时间结构:存在的基本形式——个案分析过程之一 | 第20-28页 |
·空间结构:存在的空间营造——个案分析过程之二 | 第28-35页 |
·角色结构:存在形式的角色构成和基本特点——个案分析过程之三 | 第35-42页 |
·运行结构:存在的运行环境和运行方式——个案分析过程之四 | 第42-47页 |
·网上公共领域的存在结构 | 第47-52页 |
·QQ群、强国论坛、政治博客的存在结构 | 第48-50页 |
·网上公共领域的存在结构特征 | 第50-52页 |
第三章 网上公共领域的社会功能 | 第52-56页 |
·网上公共领域的正功能 | 第52-54页 |
·网上公共领域存在的问题 | 第54-56页 |
第四章 前景展望 | 第56-58页 |
·信源基础的扩大 | 第56-57页 |
·相关规则的更加健全 | 第57-58页 |
·网上公共领域的自我控制加强 | 第58页 |
结语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页 |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