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8页 |
前言 | 第8-10页 |
第一章 ESM的谈判综述和分歧评析 | 第10-19页 |
一、ESM的谈判进程回顾 | 第10-15页 |
(一) 两个谈判阶段 | 第10-13页 |
(二) 谈判中的基本分歧 | 第13-15页 |
二、南北两大阵营的分歧 | 第15-17页 |
(一) 部分发展中成员方积极推动建立ESM | 第15页 |
(二) 美国和欧盟坚决反对建立ESM | 第15-16页 |
(三) 其它成员的态度 | 第16-17页 |
三、谈判僵局的成因 | 第17-19页 |
第二章 建立ESM的必要性和合理性论证及我国应有的立场 | 第19-25页 |
一、必要性研究 | 第19-20页 |
(一) ESM的作用的不可替代性 | 第19-20页 |
(二) ESM机制的"定心丸"作用 | 第20页 |
二、合理性研究 | 第20-22页 |
(一) 合理性的法理依据 | 第20-21页 |
(二) 合理性的政治分析 | 第21-22页 |
(三) 合理性的经济分析 | 第22页 |
三、我国应对ESM谈判应有的立场 | 第22-25页 |
第三章 关于建立ESM的模式构想及评析 | 第25-33页 |
一、参照《农业协议》建立ESM机制的可行性 | 第25-26页 |
二、参照《纺织品与服装协议》建立ESM机制的可行性 | 第26-27页 |
三、参考货物贸易的保障机制的可行性 | 第27-29页 |
四、在具体承诺表中列明的保障机制的可行性 | 第29-31页 |
五、根据GATS第10条第2款设置专门保障机制的可行性 | 第31-33页 |
第四章 援引ESM的理由和应当遵循的原则 | 第33-38页 |
一、援引ESM的理由 | 第33-35页 |
(一) 援引ESM的目的 | 第33-34页 |
(二) 可援引ESM的范围 | 第34-35页 |
(三) 援引ESM的成本考虑 | 第35页 |
二、采取ESM措施应遵循的原则 | 第35-38页 |
第五章 构筑服务贸易ESM需要明确的概念和程序 | 第38-48页 |
一、重要概念的界定 | 第38-42页 |
(一) 如何理解"服务" | 第38-39页 |
(二) "服务进口"与"国内服务产业" | 第39-41页 |
(三) 同类或直接竞争的服务 | 第41页 |
(四) 严重损害或损害威胁 | 第41-42页 |
二、不同服务提供方式下的保障措施形式 | 第42-44页 |
(一) 境外消费下的保障措施形式 | 第43页 |
(二) 自然人存在下的保障措施形式 | 第43页 |
(三) 跨境提供下的保障措施形式 | 第43页 |
(四) 商业存在下的保障措施形式 | 第43-44页 |
三、实施保障措施的程序 | 第44-48页 |
(一) 调查 | 第44页 |
(二) 通知、透明化和监督 | 第44-45页 |
(三) 磋商与仲裁 | 第45页 |
(四) 保障措施的实施期限 | 第45-46页 |
(五) 补偿 | 第46页 |
(六) 发展中国家的特殊与差别待遇 | 第46-47页 |
(七) 争端解决 | 第47-48页 |
结论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