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英文摘要 | 第6-10页 |
1 绪论 | 第10-20页 |
·课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第10页 |
·课题的提出 | 第10页 |
·课题的研究意义 | 第10页 |
·蒸发冷却的基本原理及常见方式 | 第10-13页 |
·蒸发冷却的基本原理 | 第10-11页 |
·直接蒸发冷却 | 第11-12页 |
·间接蒸发冷却 | 第12页 |
·直接——间接蒸发冷却 | 第12-13页 |
·复合式蒸发冷却 | 第13页 |
·间接蒸发冷却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8页 |
·间接蒸发冷却技术的基础研究 | 第13-15页 |
·间接蒸发冷却技术的实验研究 | 第15-17页 |
·间接蒸发冷却技术的应用研究 | 第17-18页 |
·本文的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本文的研究目的 | 第18页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2 喷雾式间接蒸发冷却器的数学物理模型 | 第20-30页 |
·喷雾式间接蒸发冷却器的传热传质理论模型 | 第20-29页 |
·物理模型的简化与假设 | 第20页 |
·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20-21页 |
·水膜表面综合传热系数 | 第21-23页 |
·二次空气侧热质交换控制方程 | 第23-24页 |
·一次空气侧热质交换控制方程 | 第24-25页 |
·间接蒸发冷却器的传热计算 | 第25-29页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3 长江流域地区热湿负荷特性分析 | 第30-40页 |
·长江流域地区气候 | 第30-34页 |
·长江流域各大城市典型年——月平均干球温度℃ | 第31-32页 |
·长江流域各大城市典型年——月平均含湿量g/kg(干) | 第32-33页 |
·长江流域各大城市典型年——月平均相对湿度% | 第33-34页 |
·长江流域地区的新风冷负荷计算和评价方法 | 第34-39页 |
·标准夏季新风冷负荷逐时计算 | 第35-36页 |
·新风冷负荷评价指标 | 第36-39页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4 喷雾式间接蒸发冷却的实验研究 | 第40-82页 |
·IEC性能实验台 | 第40-44页 |
·板翅式IEC性能实验台 | 第40-44页 |
·干工况条件下的实验 | 第44-59页 |
·干工况运行条件下的换热效果 | 第44-49页 |
·喷雾式间接蒸发冷却(湿工况) | 第49-52页 |
·湿工况理论换热效率和实测换热效率的对比 | 第52-54页 |
·影响IEC的换热效率的因素 | 第54-59页 |
·喷雾式间接蒸发冷却在长江流域的适用性分析 | 第59-79页 |
·长江流域夏季空调计算参数的确定 | 第59-62页 |
·喷雾式IEC运行方案的比较 | 第62-66页 |
·冷凝水的回收利用 | 第66-69页 |
·喷雾蒸发冷却液体除湿复合系统 | 第69-79页 |
·本章小结 | 第79-82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82-84页 |
·主要结论 | 第82-83页 |
·课题的展望 | 第83-84页 |
致谢 | 第84-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92页 |
附录 | 第92-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