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英文摘要 | 第4-9页 |
英文缩略表 | 第9-12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28页 |
1 FMDV分子生物学特性研究进展 | 第12-21页 |
·FMDV基因组结构特点 | 第12-13页 |
·FMDV 5'非翻译区(5'-UTR) | 第13-17页 |
·蛋白质帽状结构(cap) | 第13-14页 |
·FMDV S 片段、poly(C)区、假结(PKs)和顺式复制元件(cre) | 第14-15页 |
·FMDV内部核糖体进入位点(IRES) | 第15-16页 |
·FMDV L区 | 第16-17页 |
·FMDV结构蛋白和非结构蛋白 | 第17-21页 |
·FMDV结构蛋白 | 第17页 |
·FMDV非结构蛋白 | 第17-20页 |
·FMDV 2A/B/C | 第18页 |
·FMDV 3A/B | 第18-19页 |
·FMDV 3C蛋白酶(3Cpro) | 第19-20页 |
·FMDV 3D聚合酶(3Dpol) | 第20页 |
·FMDV 3'非翻译区 | 第20-21页 |
2 口蹄疫的流行 | 第21-22页 |
3 口蹄疫病疫苗研究进展 | 第22-24页 |
4 家蚕杆状病毒表达系统的研究进展 | 第24-27页 |
·杆状病毒表达系统的生物学特点 | 第24-25页 |
·家蚕杆状病毒(BmNPV)表达系统的特点 | 第25-27页 |
·BmNPV作为载体的特点 | 第25页 |
·家蚕杆状病毒表达系统的原理 | 第25-26页 |
·家蚕/BmNPV表达系统的优点及优化表达的策略 | 第26-27页 |
·家蚕/BmNPV表达系统的优点 | 第26页 |
·家蚕生物反应器优化表达的策略 | 第26-27页 |
·家蚕/BmNPV表达系统在基因工程疫苗生产中的应用 | 第27页 |
·高水平表达抗原蛋白 | 第27页 |
·表达产物活性高 | 第27页 |
5 总结 | 第27-28页 |
第二章 O型口蹄疫病毒组合基因在家蚕杆状病毒表达系统中的表达 | 第28-42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8-36页 |
·材料 | 第28-29页 |
·病毒RNA的提取 | 第29页 |
·重组杆状病毒转移载体的构建 | 第29-33页 |
·目的基因的扩增 | 第29-30页 |
·PCR产物的纯化、回收 | 第30-31页 |
·PCR纯化产物与pMD18-T载体连接 | 第31页 |
·转化感受态细胞 | 第31页 |
·质粒DNA的提取 | 第31-32页 |
·重组质粒的鉴定 | 第32页 |
·目的片段与pVL-1393载体的连接 | 第32-33页 |
·构建、筛选携带P1-2A与3C基因的重组杆状病毒 | 第33-35页 |
·BraN细胞的复苏、传代及病毒繁殖 | 第33页 |
·离心法制备病毒Bm-BacPAK6基因组DNA | 第33-34页 |
·Bm-BacPAK6基因组DNA的线性化 | 第34页 |
·共转染 | 第34页 |
·共转染的重组病毒蚕体表达结果 | 第34页 |
·病毒的筛选、纯化和扩增 | 第34-35页 |
·重组病毒的鉴定 | 第35页 |
·P1-2A、3C基因在Bm-N细胞内表达 | 第35页 |
·P1-2A、3C基因在家蚕中的表达 | 第35页 |
·筛选高表达克隆毒株 | 第35页 |
·表达时相测定 | 第35-36页 |
2 结果 | 第36-40页 |
·重组杆状病毒转移载体(pVL-P12A3C)的构建 | 第36-37页 |
·P12A3C在Bm-N细胞中表达结果 | 第37-38页 |
·P12A3C在蚕体中的表达结果 | 第38-39页 |
·筛选高表达克隆毒株 | 第39-40页 |
·表达时相测定 | 第40页 |
3 讨论 | 第40-42页 |
第三章 AsiaI型口蹄疫病毒组合基因在各种系家蚕蚕体内表达差异分析 | 第42-44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2-44页 |
·材料 | 第42页 |
·方法 | 第42页 |
·结果 | 第42-43页 |
·讨论 | 第43-44页 |
全文结论 | 第44-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2页 |
作者简历 | 第52-53页 |
导师简介 | 第53-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