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下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其相关因素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引言 | 第7-9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第9-16页 |
一、现代医学对带下病的认识及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二、历代名医医案中总结带下病的病因病机及基本证型 | 第11-13页 |
三、应用临床流行病原理,采取病证相结合辨治带下病 | 第13-14页 |
四、带下病中医证候的规范化研究 | 第14-16页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第16-28页 |
一、研究资料 | 第16页 |
二、诊断标准 | 第16页 |
(一) 辨病标准 | 第16页 |
(二) 辨证标准 | 第16页 |
三、病例纳入及排除标准 | 第16-17页 |
(一) 纳入标准 | 第16-17页 |
(二) 排除标准 | 第17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7页 |
五、研究质量控制 | 第17-18页 |
六、研究结果 | 第18-28页 |
(一) 带下病中医证型分布 | 第18页 |
(二) 一般人口社会学因素与中医证型的关系 | 第18-20页 |
(三) 不同避孕方式、婚育史与中医证型的关系 | 第20-21页 |
(四) 带下病发病季节与中医证型的关系 | 第21-22页 |
(五) 常见的病原体感染与中医证型的关系 | 第22-23页 |
(六) 影响不同中医证型发病的相关因素回归分析 | 第23-28页 |
第三部分 分析与讨论 | 第28-33页 |
一、带下病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 | 第28页 |
二、影响中医证型分布因素的分析 | 第28-31页 |
三、微生物因素与证候分布的关系 | 第31-32页 |
四、带下病临床证型及中医临证用药的思考 | 第32-33页 |
结语 | 第33-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7页 |
附录 | 第37-41页 |
致谢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