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活性剂与活性阴离子协同吸附作用机理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7页 |
·前言 | 第12-13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本论文的选题背景和总体思路 | 第15-17页 |
·选题背景 | 第15页 |
·总体思路 | 第15-17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17-21页 |
·实验材料、试剂及仪器 | 第17-18页 |
·实验方法 | 第18-19页 |
·失重法 | 第18-19页 |
·电化学法 | 第19页 |
·金属表面吸附测试 | 第19页 |
·数据处理 | 第19-20页 |
·缓蚀剂的选择 | 第20-21页 |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 第21-60页 |
·缓蚀剂对冷轧钢的缓蚀作用 | 第21-26页 |
·Tween-20与KI对冷轧钢的协同缓蚀作用 | 第21-24页 |
·OP-10与KI对冷轧钢的协同缓蚀作用 | 第24-26页 |
·均匀设计 | 第26-33页 |
·一次回归分析 | 第29-31页 |
·逐步回归分析 | 第31-33页 |
·最佳配方 | 第33页 |
·酸洗缓蚀剂的研究 | 第33-35页 |
·缓蚀剂吸附模型讨论 | 第35-42页 |
·Tween-20与KI协同的吸附模型讨论 | 第35-38页 |
·OP-10与KI协同的吸附模型讨论 | 第38-42页 |
·缓蚀剂的热力学参数 | 第42-45页 |
·Tween-20与KI协同的热力学参数 | 第42-43页 |
·OP-10与KI协同的热力学参数 | 第43-45页 |
·电化学极化曲线研究 | 第45-53页 |
·Tween-20与KI协同的电化学极化曲线 | 第46-50页 |
·OP-10与KI协同的电化学极化曲线 | 第50-53页 |
·金属表面吸附测试 | 第53-60页 |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检测 | 第54-58页 |
·吸附膜的能谱检测 | 第58-60页 |
结论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4-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