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主要出场人物一览表 | 第10-11页 |
1 导论 | 第11-38页 |
·研究缘起 | 第11-14页 |
·警察是“弱势群体”? | 第11-13页 |
·历史逻辑的断裂与延续 | 第13-14页 |
·地点选择 | 第14-17页 |
·文献综述 | 第17-29页 |
·研究切入点 | 第17-20页 |
·研究目标 | 第20页 |
·文献综述 | 第20-29页 |
·理论预设及分析概念 | 第29-32页 |
·研究方法及框架安排 | 第32-38页 |
2 “混混”网络、结构与基本特征 | 第38-52页 |
·背景:抢劫事件 | 第38-40页 |
·“混混”群体网络特征 | 第40-45页 |
·“混混”营生模式 | 第45-49页 |
·从“混混”群体到个体 | 第49-52页 |
3 后集体、记忆与社会变迁(1981-1991) | 第52-74页 |
·背景:分田到户 | 第52-58页 |
·后集体时代的社会记忆 | 第58-64页 |
·社会变迁与“混混”出场 | 第64-67页 |
·“混混”从边缘到前台 | 第67-74页 |
·村庄的转型 | 第67-69页 |
·村庄记忆与历史的吊诡 | 第69-71页 |
·国家治理方式的转型 | 第71-74页 |
4 市场、“混混”与成长逻辑1992-1995) | 第74-95页 |
·背景:市场来袭 | 第74-78页 |
·“混混”的成长逻辑 | 第78-83页 |
·干部与村民的选择 | 第83-88页 |
·“混混”成长的土壤生成 | 第88-95页 |
·社会事件与个体选择 | 第88-89页 |
·市场化的另一面 | 第89-91页 |
·权力不动的单项度改革 | 第91-95页 |
5 税费、越轨与农民日常反抗形式(1996-2000) | 第95-117页 |
·背景:税费沉重 | 第95-100页 |
·越轨行为与日常反抗的结合 | 第100-107页 |
·村民与干部的逻辑 | 第107-113页 |
·“混混”从前台到核心 | 第113-117页 |
6 支配、权力与乡村秩序重构(1999-2003) | 第117-140页 |
·背景:支配类型 | 第117-123页 |
·权力支配下的秩序重构 | 第123-128页 |
·村民与干部的生活世界 | 第128-133页 |
·“扶植型秩序”的建立 | 第133-140页 |
7 赌场、暴力与乡村社会转型(2003-2006) | 第140-163页 |
·背景:赌场风云 | 第140-146页 |
·“混混”势力与秩序主导 | 第146-152页 |
·基层政府的应对策略 | 第152-157页 |
·双重权威的同步弱化 | 第157-163页 |
·根源在于“权力太小”? | 第157-159页 |
·横暴性权力还是常规性权力 | 第159-160页 |
·双重权力的同步弱化 | 第160-163页 |
8 结论 | 第163-183页 |
·乡村社会的转型 | 第164-171页 |
·“异态”与“常态”的乡村“灰色化” | 第171-174页 |
·“越轨”与“自洽”的乡村“混混” | 第174-178页 |
·“扶植型秩序”何以可能 | 第178-183页 |
致谢 | 第183-185页 |
参考文献 | 第185-199页 |
附录1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199-200页 |
附录2 相关重要文件汇编 | 第200-21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