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衰落信道下多天线系统编译码研究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3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3-24页 |
| ·无线移动通信的发展概述 | 第13-15页 |
| ·多天线系统概述 | 第15-17页 |
| ·空时编码概述 | 第17-20页 |
| ·分层空时码 | 第17-19页 |
| ·空时网格码 | 第19页 |
| ·空时分组码 | 第19-20页 |
| ·分集技术 | 第20-22页 |
| ·本文结构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22-24页 |
| 第2章 无线信道和空时码基本理论 | 第24-46页 |
| ·引言 | 第24页 |
| ·无线衰落信道的基本特征 | 第24-28页 |
| ·时延扩展(多径传播) | 第27页 |
| ·多普勒扩展 | 第27-28页 |
| ·角度扩展 | 第28页 |
| ·无线衰落信道模型 | 第28-35页 |
| ·频率选择性衰落信道模型 | 第29-31页 |
| ·时间选择性衰落信道模型 | 第31-34页 |
| ·时间-频率(双)选择性衰落信道模型 | 第34-35页 |
| ·空时编码 | 第35-44页 |
| ·空时码系统模型 | 第36-37页 |
| ·设计准则 | 第37-38页 |
| ·设计举例 | 第38-44页 |
| ·选择性衰落的影响 | 第44-45页 |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 第3章 时间选择性衰落信道下的编码研究 | 第46-71页 |
| ·引言 | 第46页 |
| ·传统STD编码方案 | 第46-57页 |
| ·基于数字相位扫描(DPS)的方案 | 第48-50页 |
| ·基于广义复正交设计(GCOD)的方案 | 第50-55页 |
| ·仿真分析 | 第55-57页 |
| ·改进的高速率全分集STD编码方法 | 第57-69页 |
| ·信道模型 | 第57-58页 |
| ·系统模型 | 第58-60页 |
| ·空时多普勒码字设计准则 | 第60-62页 |
| ·空时多普勒码字设计 | 第62-63页 |
| ·设计举例 | 第63-65页 |
| ·仿真分析 | 第65-69页 |
| ·本章小结 | 第69-71页 |
| 第4章 块差分编译码算法 | 第71-83页 |
| ·引言 | 第71页 |
| ·系统模型 | 第71-73页 |
| ·块差分编译码方案 | 第73-77页 |
| ·性能分析 | 第77-79页 |
| ·仿真分析 | 第79-81页 |
| ·本章小结 | 第81-83页 |
| 第5章 多用户STBC系统下行链路预处理算法研究 | 第83-104页 |
| ·引言 | 第83页 |
| ·多用户STBC下行链路系统模型 | 第83-84页 |
| ·多用户下行链路预处理算法原理 | 第84-87页 |
| ·优化预处理算法 | 第87-94页 |
| ·特征模式选择算法 | 第87-88页 |
| ·发送天线选择算法 | 第88-89页 |
| ·两种优化算法的比较 | 第89-90页 |
| ·性能仿真 | 第90-94页 |
| ·信道估计误差的影响 | 第94-97页 |
| ·相关MIMO信道的影响 | 第97-102页 |
| ·本章小结 | 第102-104页 |
| 第6章 STBC-SC-CDMA系统上行链路研究 | 第104-124页 |
| ·引言 | 第104页 |
| ·联合检测算法原理 | 第104-107页 |
| ·MF-BLE算法 | 第105页 |
| ·ZF-BLE算法 | 第105页 |
| ·MMSE-BLE算法 | 第105-107页 |
| ·STBC与SC-CDMA结合 | 第107页 |
| ·STBC-SC-CDMA系统 | 第107-119页 |
| ·发送端 | 第107-109页 |
| ·接收端 | 第109-112页 |
| ·系统容量分析 | 第112-113页 |
| ·仿真分析 | 第113-119页 |
| ·信道相关性的影响 | 第119-122页 |
| ·本章小结 | 第122-124页 |
| 结论 | 第124-127页 |
| 参考文献 | 第127-138页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38-140页 |
| 致谢 | 第1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