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1 绪论 | 第10-16页 |
| ·课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 ·车辆动荷载模型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 2 路面力学数值计算基本理论 | 第16-26页 |
| ·有限元分析理论 | 第16-19页 |
| ·有限单元法的基本原理 | 第16页 |
| ·有限元位移法分析的步骤 | 第16-17页 |
| ·八结点等参单元法 | 第17-19页 |
| ·移动荷载作用下动弹塑性有限元运动方程的建立与求解 | 第19-25页 |
| ·移动荷载作用下动力有限元基本方程的建立 | 第19-23页 |
| ·动力平衡方程的直接积分 | 第23-25页 |
| ·德鲁克-普拉格模型(Drucker-Prager 模型) | 第25-26页 |
| 3 基于ABAQUS 的数值建模和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原理的实现 | 第26-34页 |
| ·路面结构在ABAQUS 中数值建模 | 第26-28页 |
| ·非线性求解 | 第28-31页 |
| ·线性分析和非线性分析 | 第28页 |
| ·ABAQUS 中分析步、增量步和迭代步 | 第28-29页 |
| ·ABAQUS/Standard 中非线性问题的平衡迭代与收敛 | 第29-31页 |
| ·实体单元的应用 | 第31-32页 |
| ·Hilber-Hughes-Taylor 时间积分方法 | 第32-34页 |
| 4 移动荷载作用下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三维有限元模型 | 第34-46页 |
| ·基本假设 | 第34页 |
| ·材料的本构模型 | 第34-37页 |
| ·沥青混凝土路基路面有限元模型 | 第37-39页 |
| ·模型几何尺寸 | 第37-38页 |
| ·边界条件 | 第38页 |
| ·阻尼系数 | 第38页 |
| ·材料参数 | 第38-39页 |
| ·单元选择 | 第39页 |
| ·行车荷载的确定 | 第39-40页 |
| ·车轮与路面接触印迹的确定 | 第39-40页 |
| ·移动荷载的施加 | 第40页 |
| ·基于ABAQUS 的用户子程序的二次开发 | 第40-45页 |
| ·用户子程序和主程序的结合 | 第41-42页 |
| ·子程序框架 | 第42-43页 |
| ·子程序的编写 | 第43-45页 |
| ·有限元模型的合理性验证 | 第45-46页 |
| 5 移动荷载作用下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有限元分析 | 第46-62页 |
| ·匀速行驶状态下路面结构动力响应分析 | 第46-49页 |
| ·竖向位移的响应分析 | 第46页 |
| ·垂直应力的响应分析 | 第46-47页 |
| ·水平应力的响应分析 | 第47-48页 |
| ·横向应力的响应分析 | 第48页 |
| ·最大剪应力的响应分析 | 第48-49页 |
| ·水平剪应力的响应分析 | 第49页 |
| ·小结 | 第49页 |
| ·制动刹车状态下路面结构应力响应的对比分析 | 第49-52页 |
| ·与匀速行驶状态下路面结构应力响应的对比分析 | 第50-52页 |
| ·小结 | 第52页 |
| ·超载对沥青路面结构动力响应的影响 | 第52-55页 |
| ·与额定荷载下沥青路面结构内部应力的对比分析 | 第53-54页 |
| ·塑性区域的变化规律 | 第54-55页 |
| ·小结 | 第55页 |
| ·材料参数变化对路面结构动力响应的影响 | 第55-58页 |
| ·基层模量的影响 | 第55-56页 |
| ·底基层模量的影响 | 第56-57页 |
| ·土基模量的影响 | 第57-58页 |
| ·小结 | 第58页 |
| ·车速变化对沥青路面结构动力响应的影响 | 第58-62页 |
| ·不同车速下沥青路面结构的动力响应对比分析 | 第59-60页 |
| ·小结 | 第60-62页 |
| 6 数值分析结果与相关结果的对比 | 第62-66页 |
| ·分析结果与实测数据的对比 | 第62-63页 |
| ·分析结果与相关学者的分析结果的对比 | 第63页 |
| ·用分析结果解释所调查的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 | 第63-66页 |
| 7 结论与展望 | 第66-68页 |
| ·结论 | 第66-67页 |
| ·展望 | 第67-68页 |
| 致谢 | 第68-69页 |
| 参考文献 | 第69-74页 |
| 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