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经济作物论文--油料作物论文--大豆论文

耐盐野生大豆DREB类转录因子基因的克隆与分析

中文摘要第1-10页
英文摘要第10-12页
1 引言第12-25页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2页
   ·国内外文献综述第12-24页
     ·野生大豆耐盐性研究进展第12-14页
     ·渗透胁迫相关转录因子的研究现状第14-20页
     ·生物信息手段在基因克隆中的应用第20-23页
     ·酵母单杂交技术在转录因子研究中的应用第23-24页
   ·本研究的研究内容第24-25页
2 材料与方法第25-44页
   ·材料第25-27页
     ·菌株和质粒第25页
     ·植物材料第25页
     ·试剂第25-26页
     ·培养基第26-27页
     ·仪器第27页
   ·方法第27-44页
     ·电子克隆方法克隆耐盐野生大豆DREB基因第27-32页
     ·同源克隆方法克隆耐盐野生大豆DREB基因第32-34页
     ·酵母单杂交方法克隆耐盐野生大豆DREB基因第34-40页
     ·DREB转录因子基因体内结合特异性分析第40-43页
     ·克隆的6个DREB基因的进化分析第43-44页
3 结果与分析第44-79页
   ·电子克隆方法克隆耐盐野生大豆DREB基因第44-51页
     ·GsDREB1基因的电子克隆第44-48页
     ·RT-PCR验证试验第48-51页
   ·同源克隆方法克隆耐盐野生大豆DREB基因第51-63页
     ·PCR扩增目的片段第51-52页
     ·测序结果分析第52-63页
   ·酵母单杂交方法克隆耐盐野生大豆DREB基因第63-72页
     ·耐盐野生大豆cDNA文库的构建第63-64页
     ·诱饵质粒3-AT抑制浓度的确定第64-65页
     ·共转化酵母Y187第65-66页
     ·阳性克隆的筛选第66-67页
     ·阳性克隆测序结果的分析第67-70页
     ·A52克隆全长序列的获得第70-72页
   ·DREB转录因子基因体内结合特异性分析第72-77页
     ·DREB转录因子基因结构域的分析第72-74页
     ·PCR扩增DREB转录因子基因的结构域第74-75页
     ·pGADT7-Rec2文库载体质粒的提取及线性化第75页
     ·酵母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及转化第75-77页
   ·克隆的6个DREB基因的进化分析第77-79页
4 讨论第79-82页
 1.电子克隆技术第79页
 2.酵母单杂交技术第79-81页
 3.两次PCR方法引入同源重组序列第81页
 4.DREB转录因子基因功能的复杂性第81页
 5.下一步工作展望第81-82页
5 结论第82-83页
 1.电子克隆方法克隆了GsDREB1基因第82页
 2.同源克隆方法克隆了5个DREB基因第82页
 3.酵母单杂交方法克隆与DRE顺式作用元件结合的转录因子基因第82页
 4.进行了DREB类转录因子基因体内结合特异性分析第82页
 5.分析了6个DREB基因的进化关系第82-83页
致谢第83-84页
参考文献第84-9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91页

论文共9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EDTA络合法制备Ba(Zn1/3Nb2/3)O3,Ba(Mg1/3Nb2/3)O3,BaTi4O9微波介电陶瓷及烧结性能研究
下一篇:哈大齐工业走廊区域协调发展路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