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10页 |
| Abstract | 第10-12页 |
| 1 引言 | 第12-34页 |
| ·冷害的发生机理及植物的冷害生理 | 第12-19页 |
| ·冷害的发生机理 | 第12-14页 |
| ·植物冷害与细胞膜系统 | 第14-16页 |
| ·低温对渗透的调节物质的影响 | 第16-17页 |
| ·低温与代谢作用的相关研究 | 第17-18页 |
| ·抗冷性与植物激素的关系 | 第18-19页 |
| ·农作物耐低温研究进展 | 第19-25页 |
| ·抗冷性的直接鉴定 | 第20-21页 |
| ·抗冷性的鉴定指标 | 第21页 |
| ·抗冷性的间接鉴定 | 第21-22页 |
| ·分子生物学与抗寒性的研究 | 第22-25页 |
|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发展 | 第25页 |
| ·蛋白亚基的研究进展 | 第25-27页 |
| ·大豆贮藏蛋白组分划分 | 第25页 |
| ·7S 组分研究及理化性质 | 第25-26页 |
| ·11S 球蛋白组分及理化性质 | 第26-27页 |
| ·温度对大豆蛋白质和亚基含量的影响研究 | 第27页 |
| ·蛋白质组学研究概况 | 第27-32页 |
| ·蛋白质组学概念 | 第27页 |
| ·蛋白质组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7-28页 |
| ·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方法 | 第28页 |
| ·蛋白质组学研究技术 | 第28-30页 |
| ·蛋白质组学在农业中的应用 | 第30-32页 |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32-34页 |
| 2 材料与方法 | 第34-40页 |
| ·实验材料 | 第34-35页 |
| ·室内筛选实验材料与试剂 | 第34页 |
| ·室内验证实验材料与试剂 | 第34页 |
| ·室外鉴定实验材料 | 第34页 |
| ·SDS-PAGE 实验材料 | 第34-35页 |
| ·双向电泳实验材料 | 第35页 |
| ·实验方法 | 第35-40页 |
| ·室内筛选 | 第35页 |
| ·室内验证 | 第35-36页 |
| ·室外鉴定 | 第36页 |
| ·SDS-PAGE 方法 | 第36-37页 |
| ·双向电泳方法 | 第37-40页 |
| 3 结果与分析 | 第40-77页 |
| ·大豆耐低温资源的筛选与鉴定 | 第40-53页 |
| ·大豆耐低温资源室内筛选方法的优化及结果 | 第40-43页 |
| ·大豆耐低温资源筛选的室内验证 | 第43-44页 |
| ·大豆耐低温资源的室外鉴定 | 第44-53页 |
| ·不同耐低温类型大豆资源发芽指标及蛋白亚基的差异 | 第53-67页 |
| ·不同资源发芽指标的变化趋势 | 第53-55页 |
| ·不同耐低温类型资源4℃低温下大豆球蛋白含量随时间的变化 | 第55-61页 |
| ·不同耐低温类型低温处理与对照大豆球蛋白含量的分析 | 第61-67页 |
| ·绥农14 耐低温蛋白双向电泳分析 | 第67-77页 |
| ·绥农14 子叶耐低温蛋白的双向电泳分析 | 第67-72页 |
| ·绥农14 真叶耐低温蛋白的双向电泳分析 | 第72-77页 |
| 4 讨论 | 第77-81页 |
| ·大豆耐低温资源筛选方法的确立 | 第77-78页 |
| ·大豆耐低温资源室外鉴定方法的探讨 | 第78页 |
| ·关于亚基含量计算 | 第78-79页 |
| ·低温对大豆蛋白和亚基含量的影响 | 第79页 |
| ·耐低温相关蛋白的查找 | 第79-81页 |
| 5 结论 | 第81-82页 |
| 致谢 | 第82-83页 |
| 参考文献 | 第83-91页 |
| 附录 | 第91-93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