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中剩余索取权安排的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3页 |
| ·选题背景 | 第9页 |
| ·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 | 第9-10页 |
| ·国内外研究简述 | 第10-12页 |
| ·研究方法与结构 | 第12-13页 |
| 第2章 剩余索取权安排的理论基础 | 第13-19页 |
| ·剩余索取权的界定 | 第13-14页 |
| ·剩余索取权的定义 | 第13页 |
| ·剩余索取权的思考 | 第13页 |
| ·剩余索取权的顺序 | 第13-14页 |
| ·剩余索取权安排理论阐述 | 第14-19页 |
| ·交易费用论 | 第14页 |
| ·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对称论 | 第14-15页 |
| ·风险承担论 | 第15页 |
| ·重要资源拥有论 | 第15-16页 |
| ·对剩余索取权安排的另一种观点 | 第16-19页 |
| 第3章 商业银行享有剩余索取权对象的分析 | 第19-40页 |
| ·我国商业银行剩余索取权安排的现状 | 第19-20页 |
| ·商业银行中各利益相关方享有剩余索取权的可能性 | 第20-40页 |
| ·监管者 | 第20-21页 |
| ·股东 | 第21页 |
| ·债权人和储户 | 第21-22页 |
| ·人力资本 | 第22-40页 |
| 第4章 剩余索取权的享有形式分析 | 第40-43页 |
| ·短期激励 | 第40-41页 |
| ·奖金 | 第40页 |
| ·浮动工资制 | 第40页 |
| ·年薪制 | 第40-41页 |
| ·中长期激励 | 第41-43页 |
| ·限制性股票 | 第41页 |
| ·股票期权 | 第41页 |
| ·虚拟股票员工持股计划 | 第41-42页 |
| ·员工持股计划 | 第42-43页 |
| 第5章 剩余索取权的安排 | 第43-51页 |
| ·剩余索取权在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之间的安排 | 第43-44页 |
| ·剩余索取权在人力资本之间的安排 | 第44-50页 |
| ·高级管理层 | 第44-48页 |
| ·主要业务人员 | 第48-49页 |
| ·一般人员 | 第49-50页 |
| ·总结与不足 | 第50-51页 |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 攻读硕士期间所发表学术论文 | 第54-55页 |
| 后记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