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研究的内容 | 第15-16页 |
·研究的技术路线与方法 | 第16-17页 |
第二章 实验材料的基本性质 | 第17-28页 |
·实验材料的物质组成与基本性质 | 第17-25页 |
·实验材料的物质组成 | 第17-20页 |
·实验材料的击实性 | 第20-22页 |
·实验岩层的渗透性 | 第22-25页 |
·氟的特性及在燃煤过程中的迁移转化 | 第25-28页 |
·氟的化学性质 | 第26页 |
·氟在燃煤过程中的迁移转化 | 第26-28页 |
第三章 粉煤灰的浸出实验研究 | 第28-31页 |
·实验方法 | 第28页 |
·实验仪器和材料 | 第28-29页 |
·实验步骤 | 第29页 |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29-31页 |
·土样的pH值和F~-浓度的本底值 | 第29-30页 |
·粉煤灰样浸出液的pH值和F~-浓度 | 第30-31页 |
第四章 粉煤灰的淋溶实验研究 | 第31-51页 |
·实验装置 | 第31-32页 |
·实验方案 | 第32-33页 |
·实验步骤 | 第33-34页 |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34-51页 |
·纯粉煤灰柱淋溶 | 第34-40页 |
·模拟灰场不采取防渗措施的情况——土样层+粉煤灰层 | 第40-49页 |
·采取防渗措施的情况——土样层+防渗粘土层+粉煤灰层 | 第49-51页 |
第五章 粉煤灰中氟离子的数值模拟 | 第51-63页 |
·Visual MODFLOW软件介绍 | 第51-52页 |
·数学模型的建立及求解 | 第52-54页 |
·数学模型 | 第53-54页 |
·模型的求解 | 第54页 |
·灰水氟离子在包气带中的垂直迁移规律分析 | 第54-63页 |
·包气带渗透系数的影响 | 第54-57页 |
·包气带厚度的影响 | 第57-63页 |
第六章 结论及建议 | 第63-66页 |
·结论 | 第63-65页 |
·建议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