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向工程技术的相关理论及工程应用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6页 |
| ·逆向工程的发展历史 | 第11页 |
| ·逆向工程的应用领域 | 第11-12页 |
| ·逆向工程的现状与发展 | 第12-14页 |
| ·逆向工程在国外的应用与发展 | 第12-13页 |
| ·逆向工程在国内的应用与发展 | 第13-14页 |
| ·课题的来源、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14-16页 |
| ·课题的来源 | 第14页 |
| ·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 ·课题的意义 | 第15-16页 |
| 第二章 逆向工程系统 | 第16-21页 |
| ·逆向工程定义 | 第16页 |
| ·逆向工程工作流程 | 第16-17页 |
| ·逆向工程系统 | 第17-19页 |
| ·逆向工程系统的特点 | 第18页 |
| ·逆向工程系统构成 | 第18-19页 |
| ·逆向工程的关键技术 | 第19-21页 |
| 第三章 逆向工程中的曲面测量技术 | 第21-32页 |
| ·曲面数字化测量方法 | 第21-22页 |
| ·三坐标仪测量法 | 第22-30页 |
| ·三坐标测量机原理 | 第22-23页 |
| ·三坐标测量机的结构和系统 | 第23-24页 |
| ·三坐标测量机的结构类型 | 第24-25页 |
| ·工件坐标系和机器坐标系 | 第25-26页 |
| ·三坐标的测头系统以及测头补偿 | 第26-30页 |
| ·激光三角测量法 | 第30-32页 |
| 第四章 数据分割 | 第32-39页 |
| ·常用数据分块方法 | 第32-33页 |
| ·基于边的数据分割 | 第32页 |
| ·基于面的数据分割 | 第32-33页 |
| ·模糊聚类分析 | 第33-34页 |
| ·模糊聚类分析的一般步骤 | 第34-37页 |
| ·数据标准化 | 第34-35页 |
| ·标定 | 第35-36页 |
| ·编网法聚类 | 第36页 |
| ·利用F-统计量确定最佳阈值λ | 第36-37页 |
| ·点云数据特征向量的选择 | 第37页 |
| ·小结 | 第37-39页 |
| 第五章 利用Imageware进行模型重建 | 第39-51页 |
| ·逆向工程软件 | 第39-40页 |
| ·通用CAD/CAM系统 | 第40-41页 |
| ·软件选型 | 第41页 |
| ·运用Imageware与UG进行实体重建 | 第41-48页 |
| ·点云输入 | 第41-44页 |
| ·曲面与曲线的生成 | 第44-45页 |
| ·在UG中实体的生成 | 第45-48页 |
| ·与其它实体重建的比较 | 第48-50页 |
| ·UG中的逆向工程模块 | 第48-49页 |
| ·将曲面导入Pro/E | 第49-50页 |
| ·总结 | 第50-51页 |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1-53页 |
| ·全文总结 | 第51页 |
| ·研究展望 | 第51-53页 |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 攻读硕士期间已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