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林业论文--林业基础科学论文--森林生物学论文--森林生态学论文

黄土高原典型流域土地利用/森林植被演变的水文生态响应与尺度转换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2页
前言第12-13页
1 流域水文生态过程尺度分异规律及尺度转换研究进展第13-38页
   ·水文生态过程研究进展第14-20页
     ·水文生态物理过程第14-19页
     ·水文生态化学过程第19页
     ·水文过程的生态效应第19-20页
   ·水文生态过程模拟研究进展第20-24页
     ·流域水文生态模型第20-21页
     ·GIS&RS与流域水文生态模型的整合第21-22页
     ·分布式水文模型研究进展第22-24页
   ·水文尺度研究进展第24-31页
     ·尺度相关概念第25-26页
     ·水文尺度研究现状第26-28页
     ·水文尺度转换第28-31页
   ·尺度转换的途径第31-36页
     ·分布式水文模拟方法第32-34页
     ·分形理论第34-36页
     ·统计自相似性第36页
   ·存在主要问题及发展趋势第36-38页
2 研究区概况第38-52页
   ·研究区域自然环境概况第38-42页
     ·地理位置第38-39页
     ·地形地貌第39-40页
     ·气象水文第40-41页
     ·植被状况第41页
     ·土壤侵蚀特征第41-42页
   ·试验流域基本情况第42-52页
     ·试验流域布局及其代表性第42-44页
     ·罗玉沟流域基本情况第44-48页
     ·吕二沟流域基本情况第48-50页
     ·桥子沟流域(东、西沟)基本情况第50-52页
3 研究方法与途径第52-65页
   ·研究技术路线第52-53页
     ·研究总体思路第52页
     ·研究技术路线第52-53页
   ·实验手段第53-54页
   ·研究方法第54-65页
     ·流域降雨、径流、泥沙资料收集与整理第54-57页
     ·流域土地利用/森林植被格局调查与分析第57-58页
     ·流域土壤、植被特征调查及林内降雨径流观测第58页
     ·基于GIS的流域空间属性数据库建立第58-59页
     ·基于DEM的流域汇流网络建立第59-62页
     ·流域景观格局分析方法第62-65页
4 流域降雨时空异质性研究第65-86页
   ·流域降雨的统计分析第65-70页
     ·流域降水量的年际、年内分布规律第65-68页
     ·流域侵蚀性场降雨雨型分析第68-70页
   ·流域降雨空间分布的不均匀性研究第70-73页
     ·降雨不均性指标确定第70-71页
     ·流域次降雨量空间分布不均匀性研究第71-72页
     ·流域次降雨雨强空间分布不均匀性研究第72页
     ·流域暴雨中心发生的随机性研究第72-73页
   ·流域降雨空间变化的特征分析第73-84页
     ·不同类型降雨的点面关系分析第73-76页
     ·降雨站点的空间相关性第76-78页
     ·降雨量与地面高程的相关性第78-79页
     ·流域降水量的空间插值第79-84页
   ·小结第84-86页
5 流域土地利用/森林植被景观格局演变分析第86-122页
   ·流域土地利用/森林植被动态演变过程第86-107页
     ·土地利用/森林植被动态监测方法第86页
     ·土地利用/森林植被时空变化第86-87页
     ·土地利用/森林植被变化分析模型第87-93页
     ·土地利用/森林植被变化过程分析第93-107页
   ·流域土地利用/森林植被动态变化的驱动力分析第107-108页
     ·自然因素第107页
     ·人口因素第107页
     ·政策因素第107-108页
     ·经济发展第108页
   ·流域土地利用/森林植被的景观空间格局动态变化分析第108-119页
     ·景观单元特征指数的提取及生态意义第108-111页
     ·研究流域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动态变化第111-119页
   ·小结第119-122页
6 流域土地利用/森林植被变化下的水沙运移尺度效应分析第122-164页
   ·土地利用/森林植被变化下的水沙运移规律第123-152页
     ·罗玉沟流域水沙运移分析第125-134页
     ·吕二沟流域水沙运移分析第134-142页
     ·桥子沟流域水沙运移分析第142-152页
   ·土地利用/森林植被变化下流域水沙运移的尺度分异规律研究第152-160页
     ·流域土地利用/森林植被变化下的理水减沙尺度效应研究第152-158页
     ·流域森林植被变化对理水减沙的响应分析第158-160页
   ·小结与讨论第160-164页
     ·小结第160-162页
     ·讨论第162-164页
7 流域土地利用/森林植被变化下洪水径流及输沙过程随尺度变化规律研究第164-207页
   ·流域洪水径流和输沙对降雨及其时空分布的尺度响应研究第164-176页
     ·暴雨综合类型的降雨特征值与洪水径流、输沙关系分析第165-168页
     ·A型暴雨下降雨特征值与洪水径流、输沙关系分析第168-171页
     ·B型暴雨下降雨特征值与洪水径流、输沙关系分析第171-173页
     ·C型暴雨下降雨特征值与洪水径流、输沙关系分析第173-176页
   ·流域洪水径流和输沙过程的尺度效应研究第176-192页
     ·流域洪水径流及其变率对输沙的影响第176-184页
     ·流域洪水侵蚀产沙过程随尺度变化规律研究第184-192页
   ·流域洪水含沙量的尺度分异及洪水稳定含沙量规律研究第192-200页
     ·流域洪水流量与含沙量的尺度分异规律研究第192-197页
     ·流域洪水衰退时的稳定含沙量分析第197-200页
   ·流域洪峰和沙峰的时滞关系研究第200-204页
     ·时滞互相关分析第203页
     ·时滞与土壤侵蚀强度第203-204页
   ·小结第204-207页
8.基于WEPP模型的多尺度流域径流和侵蚀产沙模拟第207-263页
   ·WEPP模型的结构和基本原理第207-215页
     ·WEPP模型概述第207-209页
     ·WEPP模型结构第209-210页
     ·WEPP模型的功能模块第210-212页
     ·WEPP模型的基本原理第212-215页
   ·GeoWEPP参数率定及数据输入第215-224页
     ·地理信息数据的输入第216-217页
     ·气候参数第217-219页
     ·土壤参数第219-221页
     ·植被参数第221-224页
   ·WEPP模型在研究区的适用性检验及输入参数校正第224-233页
     ·CLIGEN生成气候数据的精度分析第224-228页
     ·WEPP模型基于土壤侵蚀机理的坡面侵蚀方程解析验证第228-231页
     ·土壤、植被生长输入参数的校准和验证第231-233页
   ·GeoWEPP模型对流域径流和侵蚀产沙的模拟校准与检验第233-240页
     ·模型适用性的评价指标第233-234页
     ·模型参数校准和检验第234-240页
   ·基于GeoWEPP模型的典型流域单元划分及径流与产沙模拟第240-254页
     ·GeoWEPP模型对流域径流和输沙模拟的运行过程第241-245页
     ·GeoWEPP模型对典型流域单元的提取第245-246页
     ·GeoWEPP模型对典型流域单元径流和输沙的模拟第246-252页
     ·典型流域单元径流和泥沙来源分析第252-254页
   ·基于GeoWEEP模型的典型流域单元水文生态响应情景分析第254-259页
     ·不同降水水平年典型流域单元侵蚀产沙对比分析第255页
     ·典型流域单元森林覆盖变化对径流和侵蚀产沙的影响分析第255-258页
     ·典型流域单元径流和侵蚀产沙对林分生长阶段的响应分析第258-259页
   ·小结与讨论第259-263页
     ·小结第259-261页
     ·讨论第261-263页
9 土地利用/森林植被变化下的流域地形特征与侵蚀产沙耦合关系及水沙运移的尺度转换探讨第263-305页
   ·典型流域单元地貌形态分形维数计算第263-272页
     ·分形理论概述第263-266页
     ·地形地貌分维的地学意义第266-267页
     ·流域地貌形态特征分形维数的GIS模型测定方法第267-269页
     ·典型流域单元地貌形态特征分形维数计算与分析第269-272页
   ·流域地貌信息维数与侵蚀产沙的耦合关系第272-281页
     ·典型流域单元径流深与输沙模数关系第272-274页
     ·典型流域单元地形分维与年输沙模数关系第274-275页
     ·典型流域单元地形分维与年径流输沙的耦合关系第275-281页
   ·流域泥沙输移的分形特征及尺度转换第281-292页
     ·流域泥沙输移比的时空分异第281-283页
     ·流域泥沙输移比的影响因子分析第283-289页
     ·流域泥沙输移比的分形特征第289-290页
     ·流域泥沙输移比的尺度转换研究第290-292页
   ·森林植被/土地利用变化下的流域径流和输沙尺度转换研究第292-302页
     ·典型流域单元森林植被/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值提取第293-298页
     ·森林植被/土地利用变化下的流域径流和输沙尺度转换第298-302页
   ·小结第302-305页
10 结论与建议第305-315页
   ·结论第305-312页
     ·流域降雨时空变化特征第305页
     ·流域土地利用/景观格局演变第305-306页
     ·流域土地利用/森林植被变化下的水沙运移尺度效应第306-307页
     ·流域土地利用/森林植被变化下洪水径流及输沙过程随尺度变化规律第307-309页
     ·基于WEPP模型的不同尺度流域径流和侵蚀产沙模拟第309-310页
     ·土地利用/森林植被变化下的流域地形特征与侵蚀产沙耦合关系及水沙运移的尺度转换探讨第310-312页
   ·建议第312-315页
参考文献第315-329页
个人简介第329-330页
在读期间获得成果目录清单第330-332页
导师简介第332-333页
致谢第333页

论文共33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IAD接入IMS的研究
下一篇:日本战略性贸易政策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