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山地油松林分生长过程数量化模拟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9页 |
1. 前言 | 第9-22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9-10页 |
·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综述 | 第10-18页 |
·林分生长模型定义及分类 | 第10-11页 |
·全林分生长模型研究综述 | 第11-18页 |
·全林整体生长模型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第18-19页 |
·立地质量评价方法的不一致性 | 第18页 |
·全林整体模型系统的局限性 | 第18页 |
·全林整体模型系统的精度问题 | 第18-19页 |
·主要研究内容、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法 | 第19-22页 |
·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 第19-20页 |
·技术路线 | 第20页 |
·研究方法 | 第20-22页 |
2. 研究区概况及研究数据 | 第22-24页 |
·研究区概况 | 第22页 |
·研究数据 | 第22-24页 |
3. 改进的全林整体生长模型系统的建立 | 第24-91页 |
·多元地位指数模型及地位指数分布图的建立 | 第24-57页 |
·地位指数曲线的建立 | 第25-32页 |
·多元地位指数模型的建立 | 第32-44页 |
·地位指数分布图的建立 | 第44-57页 |
·林分密度指数动态模型的建立 | 第57-61页 |
·林分密度指数模型的建立 | 第57-59页 |
·林分自然稀疏模型的建立 | 第59-61页 |
·林分断面积生长模型的建立 | 第61-67页 |
·断面积模型的选择 | 第61-64页 |
·建模数据整理 | 第64页 |
·研究结果 | 第64-65页 |
·模型检验 | 第65-67页 |
·林分蓄积模型的建立 | 第67-84页 |
·单株立木材积测定 | 第68-80页 |
·林分蓄积的测定 | 第80-84页 |
·改进的全林整体生长模型系统组成及应用 | 第84-88页 |
·改进的全林整体生长模型系统的组成 | 第85-86页 |
·改进的全林整体生长模型系统的应用举例 | 第86-88页 |
·本章小结 | 第88-91页 |
·多元地位指数模型及地位指数分布图的建立 | 第88页 |
·林分密度指数动态模型的建立 | 第88-89页 |
·林分断面积生长模型的建立 | 第89页 |
·林分蓄积模型的建立 | 第89-91页 |
4. 密度最优控制模型的建立 | 第91-10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91-94页 |
·研究数据收集 | 第91页 |
·研究方法 | 第91-94页 |
·研究结果 | 第94-105页 |
·密度效应模型 | 第94-96页 |
·密度控制模型建立及性能分析 | 第96-103页 |
·密度控制模型应用实例 | 第103-105页 |
·本章小结 | 第105-106页 |
5. 结论与讨论 | 第106-109页 |
·论文的主要结论 | 第106-107页 |
·改进的全林整体生长模型系统的主要研究结论 | 第106-107页 |
·密度最优控制模型的研究结论 | 第107页 |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 第107-108页 |
·讨论与展望 | 第108-109页 |
参考文献 | 第109-117页 |
作者简介 | 第117-119页 |
导师简介 | 第119-121页 |
致谢 | 第12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