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病毒性神经坏死病的调查及诊断技术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英文摘要 | 第6-8页 |
目录 | 第8-10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31页 |
·养殖牙鲆的主要传染病及其防治方法 | 第10-19页 |
·病毒性传染病 | 第11-14页 |
·细菌性传染病 | 第14-17页 |
·真菌性传染病 | 第17页 |
·寄生虫病 | 第17-18页 |
·其它疾病 | 第18页 |
·病害的防治 | 第18-19页 |
·鱼类病毒性神经坏死病概述 | 第19-29页 |
·病毒性神经坏死病的研究历史 | 第19-20页 |
·鱼类神经坏死病毒的分类和基因型 | 第20页 |
·鱼类神经坏死病毒基因型与血清型的关系 | 第20-21页 |
·鱼类神经坏死病毒的分布 | 第21-22页 |
·鱼类神经坏死病毒的分子结构和理化特性 | 第22-23页 |
·鱼类神经坏死病毒的抗原特性 | 第23页 |
·鱼类病毒性神经坏死病的症状及危害 | 第23-24页 |
·鱼类神经坏死病毒的传播途径 | 第24-25页 |
·鱼类神经坏死病毒的检测方法 | 第25-28页 |
·鱼类病毒性神经坏死病的防治 | 第28-29页 |
·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 | 第29页 |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9-31页 |
第二章 养殖牙鲆病毒性神经坏死病流行病学调查 | 第31-45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1-35页 |
·材料 | 第31-32页 |
·方法 | 第32-35页 |
·结果 | 第35-40页 |
·流行病学特点 | 第35-36页 |
·病原学调查结果 | 第36页 |
·神经坏死病毒的RT-PCR检测 | 第36-37页 |
·序列测定与分析 | 第37-40页 |
·电镜切片结果 | 第40页 |
·讨论 | 第40-45页 |
第三章 牙鲆神经坏死病毒快速灵敏诊断方法的研究 | 第45-56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46-48页 |
·实验材料 | 第46页 |
·引物的设计、合成与筛选 | 第46-47页 |
·模板的提取 | 第47页 |
·巢氏RT-PCR反应体系与条件的优化 | 第47-48页 |
·特异性实验 | 第48页 |
·灵敏性实验 | 第48页 |
·结果 | 第48-54页 |
·目的基因片段的扩增 | 第48-49页 |
·退火温度及循环数的确定 | 第49-52页 |
·特异性实验 | 第52-53页 |
·灵敏性实验 | 第53-54页 |
·讨论 | 第54-56页 |
·核酸抽提方法的选择 | 第54页 |
·影响RT-PCR反应的因素 | 第54-55页 |
·引物的适用性 | 第55-56页 |
主要结果与结论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4页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