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以呼和浩特市为例
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3页 |
·选题的背景 | 第7-9页 |
·我国国情迫使我们必须对我国城市土地进行集约利用 | 第7页 |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符合城市经营的战略思想 | 第7-8页 |
·我国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还处于初始阶段 | 第8-9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问题的理论探讨 | 第10-11页 |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实证研究 | 第11页 |
·提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对策和途径 | 第11页 |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文献调查法 | 第11页 |
·野外调查法 | 第11-12页 |
·实证研究法 | 第12页 |
·论文的章节与体系结构 | 第12-13页 |
第二章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基本概念 | 第13-25页 |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概念及内涵综述 | 第13-16页 |
·国内外学者对土地集约利用的观点 | 第13-16页 |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内涵总结 | 第16页 |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相关概念 | 第16-20页 |
·最优集约度或最佳集约度 | 第16-18页 |
·宏观集约和微观集约 | 第18页 |
·城市土地的存量调整与集约利用 | 第18-20页 |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基本理论 | 第20-25页 |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0-21页 |
·区位论 | 第21页 |
·地价理论 | 第21-22页 |
·土地报酬规律 | 第22-23页 |
·景观生态学原理 | 第23-24页 |
·生态经济理论 | 第24-25页 |
第三章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25-33页 |
·人口发展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 | 第25页 |
·城市规模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 | 第25-30页 |
·城市规模效用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 | 第25-28页 |
·城市规模与城市土地产出率 | 第28-29页 |
·城市规模与城市人均用地 | 第29页 |
·城市用地规模与城市人均建设用地 | 第29-30页 |
·土地价格与城市土地利用集约 | 第30-31页 |
·城市规划指标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 | 第31-33页 |
·人均建设用地指标的控制 | 第31-32页 |
·土地利用强度的控制 | 第32-33页 |
第四章 研究区土地集约利用分析 | 第33-51页 |
·研究区概况 | 第33-35页 |
·研究区的位置和范围 | 第33页 |
·自然环境条件 | 第33-35页 |
·社会经济条件 | 第35页 |
·土地利用状况 | 第35-37页 |
·土地利用现状 | 第35-37页 |
·吐鲁番城市建成区土地利用现状及特点 | 第37-41页 |
·建成区土地利用现状 | 第38-39页 |
·建成区土地利用特点 | 第39-41页 |
·土地集约利用综合评价 | 第41-44页 |
·综合评价 | 第41-44页 |
·吐鲁番市土地利用集约度分析 | 第44-46页 |
·人口密度及人均耕地 | 第44-45页 |
·城市平均建筑容积率 | 第45页 |
·城市产出投入比 | 第45-46页 |
·吐鲁番市土地集约利用变化分析 | 第46-51页 |
·吐鲁番市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分析 | 第46-47页 |
·吐鲁番市土地利用指标变化分析 | 第47-49页 |
·吐鲁番市土地利用效益分析 | 第49-51页 |
第五章 吐鲁番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 | 第51-70页 |
·吐鲁番土地集约利用潜力及潜力评价 | 第51-53页 |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的概念与内涵 | 第51页 |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的特点 | 第51-52页 |
·集约利用潜力评价的概念 | 第52页 |
·集约利用潜力评价的方法 | 第52-53页 |
·吐鲁番市土地潜力评价模型与指标体系 | 第53-56页 |
·集约利用潜力评价模型 | 第53-54页 |
·潜力评价指标体系设置的原则和要求 | 第54页 |
·潜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54-56页 |
·层次分析法计算指标权重 | 第56-61页 |
·层次分析法计算权重原理及步骤 | 第56-57页 |
·具体权重计算过程 | 第57-61页 |
·土地集约利用潜力级别构建 | 第61-65页 |
·潜力分级体系的构建 | 第61-63页 |
·潜力级别的划分 | 第63-65页 |
·结果分析 | 第65-70页 |
·评价结果综合分析 | 第65-66页 |
·对吐鲁番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建议 | 第66-70页 |
第六章 结语 | 第70-72页 |
·本文结论 | 第70页 |
·本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和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5页 |
附图一 | 第75-76页 |
附图二 | 第76-77页 |
附图三 | 第77-78页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8-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