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前言 | 第11-12页 |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2-31页 |
| ·红景天资源概况 | 第12-13页 |
| ·红景天有效成分的研究 | 第13-15页 |
| ·主要有效成分 | 第13-14页 |
| ·其它活性成分 | 第14-15页 |
| ·红景天药理学研究概况 | 第15-16页 |
| ·抗缺氧、恢复疲劳作用 | 第15页 |
| ·抗肿瘤作用 | 第15页 |
| ·抗应激作用 | 第15页 |
| ·提高免疫力 | 第15-16页 |
| ·治疗神经系统疾病 | 第16页 |
| ·治疗血液系统疾病 | 第16页 |
| ·治疗内分泌系统 | 第16页 |
| ·红景天的资源开发和应用 | 第16-19页 |
| ·人工合成红景天甙 | 第16页 |
| ·引种栽培 | 第16-17页 |
| ·组织培养 | 第17页 |
| ·细胞培养 | 第17-18页 |
| ·基因工程 | 第18-19页 |
| ·红景天愈伤组织诱导及培养的研究进展 | 第19-20页 |
| ·发根农杆菌诱导植物毛状根形成的研究进展 | 第20-22页 |
| ·RI 质粒的转化机制 | 第20页 |
| ·毛状根的特点 | 第20-21页 |
| ·影响植物毛状根形成的因素 | 第21-22页 |
| ·毛状根的鉴定 | 第22页 |
| ·暗培养对植物组培快繁的影响 | 第22-23页 |
| ·暗培养对植物生长的作用机理 | 第22-23页 |
| ·暗培养在植物快繁中的应用 | 第23页 |
| ·植物激素和植物调节剂的发展现状 | 第23-26页 |
| ·植物激素和植物调节剂 | 第23-24页 |
| ·植物激素的主要生理作用 | 第24-25页 |
|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前景及发展方向 | 第25页 |
|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我国的生产及应用 | 第25-26页 |
| ·植物材料的超低温保存 | 第26-29页 |
| ·超低温保存的意义及其原理 | 第26页 |
| ·超低温保存在植物种质保存中的研究现状 | 第26-28页 |
| ·超低温保存的一般方法 | 第28页 |
| ·超低温保存的一般步骤 | 第28-29页 |
| ·影响超低温保存的因素 | 第29页 |
|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29-31页 |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第31-36页 |
| ·材料 | 第31页 |
| ·方法 | 第31-36页 |
| ·四裂红景天外植体的处理与愈伤组织的诱导 | 第31页 |
| ·四裂红景天愈伤组织的继代培养 | 第31页 |
| ·四裂红景天生物量的测定 | 第31-32页 |
| ·菌株的活化 | 第32页 |
| ·感染液的制备 | 第32页 |
| ·外植体的预处理 | 第32页 |
| ·发根农杆菌对外植体的遗传转化 | 第32页 |
| ·长鞭红景天外植体的准备 | 第32-33页 |
| ·培养条件 | 第33页 |
| ·不定芽诱导 | 第33页 |
| ·愈伤组织的诱导和继代 | 第33页 |
| ·生根培养、炼苗与移栽 | 第33页 |
| ·内源激素、叶绿素及花青素的测定方法 | 第33-35页 |
| ·超低温保存方法 | 第35页 |
| ·细胞活力和复活率的测定 | 第35页 |
| ·数据统计和分析方法 | 第35-36页 |
| 第3章 四裂红景天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培养 | 第36-41页 |
| 引言 | 第36页 |
| ·红景天愈伤组织的诱导 | 第36-37页 |
| ·植物激素对红景天愈伤组织继代培养的影响 | 第37-38页 |
| ·红景天细胞的生长曲线 | 第38-39页 |
| ·小结 | 第39-41页 |
| 第4章 红景天毛状根的诱导 | 第41-44页 |
| 引言 | 第41页 |
| ·菌株15834、43056 和43057 的OD 值的测定 | 第41-42页 |
| ·红景天毛状根诱导 | 第42-43页 |
| ·小结 | 第43-44页 |
| 第5章 长鞭红景天组织培养快繁的研究 | 第44-53页 |
| 引言 | 第44页 |
| ·外植体表面灭菌方法的确定 | 第44页 |
| ·不同暗培养时间对长鞭红景天不定芽诱导的影响 | 第44-48页 |
| ·诱导不定芽过程中内源激素的变化 | 第48-50页 |
| ·诱导不定芽过程中花青素和叶绿素的变化 | 第50-52页 |
| ·小结 | 第52-53页 |
| 第6章 长鞭红景天超低温保存的研究 | 第53-60页 |
| 引言 | 第53页 |
| ·长鞭红景天超低温保存的植株再生过程 | 第53-55页 |
| ·不同外植体对低温保存后细胞活力和恢复频率的影响 | 第55页 |
| ·蔗糖浓度对低温保存后细胞存活力和复活力的影响 | 第55-56页 |
| ·装载时间对低温保存后细胞存活力和复活力的影响 | 第56-57页 |
| ·脱水时间对细胞活力和复活力的影响 | 第57-58页 |
| ·解冻温度对细胞活力和复活力的影响 | 第58-59页 |
| ·小结 | 第59-60页 |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0-62页 |
| ·结论 | 第60页 |
| ·展望 | 第60-62页 |
| 附录 | 第62-63页 |
| 参考文献 | 第63-72页 |
| 致谢 | 第72-73页 |
| 作者简介 | 第73-74页 |
| 导师评阅表 | 第74页 |